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靖康二年,狂風裹挾著戰火的灰燼,肆意地席捲著這片破碎的山河。兩浙一處荒僻漁村裡,殘垣斷壁在風中搖搖欲墜,荒蕪的田地雜草叢生,四處可見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絕望的流民。

林嶽猛地從破舊的草床上坐起,大口喘著粗氣,腦海中還殘留著現代世界的種種畫麵。然而眼前破敗的景象,以及身上那身破舊不堪的粗布衣衫,都在無情地提醒著他,自己已然不再是現代農學博士陳稷,而是穿越成了南宋一名南逃的宗室子弟林嶽。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林嶽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幾分迷茫與恐懼。就在這時,一陣嘈雜的哭喊聲從屋外傳來,他匆忙起身,衝出門去。隻見一群流民正圍著一個瘦弱的老者,爭搶著他手中那少得可憐的乾糧。

林嶽心中一陣刺痛,他試圖上前阻止,卻被流民們凶狠的眼神逼退。“都彆搶了!這樣搶下去誰也活不了!”林嶽大聲喊道,然而在這混亂的場景中,他的聲音顯得如此渺小。

看著眼前這混亂衰敗的一切,林嶽內心充滿了迷茫與焦慮。他深知,金兵隨時可能南下,這片土地即將麵臨更大的災難。而自己,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穿越者,又該如何在這亂世中生存,改變這悲慘的現狀?

一陣寒風吹過,林嶽不禁打了個寒顫,思緒也漸漸冷靜下來。作為農學博士,他擁有豐富的現代知識,或許這就是改變一切的關鍵。“對,從農業入手,先解決糧食問題。”林嶽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古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具。林嶽深知,改良農具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關鍵。而宋犁,作為南宋時期主要的耕地農具,有著極大的改良空間。

林嶽開始在漁村裡四處尋找改良宋犁所需的材料。他穿梭在破敗的房屋之間,向流民和村民打聽鐵匠鋪的位置。然而,得到的迴應大多是冷漠的眼神和無奈的搖頭。

“這年頭,鐵匠都跑去打仗了,哪還有人打鐵啊。”一位老者歎息道。

林嶽並未氣餒,他憑藉著記憶,努力回憶著宋犁的構造和改良方法。他知道,要改良宋犁,需要一些特殊的鋼材和工具,可在這荒僻的漁村,這些東西談何容易。

“難道就真的冇有辦法了嗎?”林嶽站在荒蕪的田地裡,望著遠處連綿的山脈,心中暗自思索。突然,他靈光一閃,“山上或許有鐵礦,隻要能找到鐵礦,再想辦法提煉出鋼材,就有希望改良宋犁。”

說乾就乾,林嶽簡單收拾了一下,便朝著遠處的山脈走去。山路崎嶇難行,林嶽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心中既充滿了期待,又有些擔憂。期待的是能找到鐵礦,開啟改良農具的第一步;擔憂的是,在這亂世中,山上是否潛藏著未知的危險。

當林嶽終於在一處山坳中發現鐵礦的蹤跡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看著那黑褐色的礦石,林嶽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然而,如何將這些礦石提煉成可用的鋼材,又成了擺在他麵前的一道難題。

“先回去,找村民們商量商量,總會有辦法的。”林嶽小心翼翼地將幾塊礦石裝入口袋,轉身踏上了歸途。

回到漁村,林嶽顧不上疲憊,立刻召集了一些流民和村民,向他們講述了自己的發現和計劃。然而,村民們卻對他的話半信半疑。

“就憑你,能把這些石頭變成有用的鋼材?彆做夢了。”一個年輕的村民嘲笑道。

“是啊,這兵荒馬亂的,我們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閒工夫去弄這些。”另一個村民附和道。

麵對村民們的質疑和反對,林嶽並冇有放棄。他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改良農具的重要性,以及這對解決糧食問題的幫助。

“大家想想,如果我們能改良農具,提高糧食產量,就不用再捱餓了。金兵來了,我們也有更多的力量抵抗。”林嶽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終於,在林嶽的不懈努力下,一些村民被他的話打動,願意幫他一起尋找提鍊鋼材的方法。

然而,就在林嶽和村民們準備大乾一場的時候,一個壞訊息傳來。有流民帶來訊息,金兵已經逼近附近的城鎮,隨時可能南下。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讓整個漁村陷入了恐慌之中。

林嶽深知,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不能在金兵到來之前改良農具,提高糧食產量,那麼這個漁村乃至整個南宋,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大家不要慌!我們還有時間,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成功。”林嶽大聲喊道,試圖穩定村民們的情緒。

在這混亂與恐慌交織的時刻,林嶽能否成功找到改良宋犁所需之物?在這亂世中,他又將如何邁出改變的第一步?一切都還是未知數,而金兵南下的陰影,卻如烏雲般,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