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樂二十二年的冬雪,比往年落得更急些。
林薇在一陣刺骨的寒意中睜開眼,鼻尖縈繞著淡淡的鬆煙墨香與陳舊錦緞的氣息,並非她公寓裡慣用的雪鬆味香薰。她想抬手揉一揉發沉的太陽穴,卻發現手臂被厚重的錦被裹著,指尖觸到的是細膩卻帶著年代感的雲紋繡麵——這不是她的被子,更不是她加班時趴在桌上蓋的毛毯。
“姑娘醒了?”
一個帶著怯意的女聲在耳邊響起,林薇艱難地轉頭,看見一個梳著雙丫髻、穿著淡青色襦裙的少女,手裡端著一個黑漆托盤,托盤上放著一碗冒著熱氣的湯藥。少女見她看來,忙放下托盤上前,動作輕柔地想扶她坐起:“姑娘發了三日高熱,可把奴婢嚇壞了,幸好太醫院的陳太醫開的藥管用,總算退了燒。”
“太醫院?”林薇的聲音沙啞得厲害,她盯著少女身上的襦裙——交領右衽,窄袖收腰,是她在博物館裡見過的明代服飾形製,“現在……是什麼時侯?”
少女愣了一下,隨即眼裡浮出擔憂:“姑娘燒糊塗了?現在是永樂二十二年冬啊,您忘了?上個月您隨夫人從蘇州來京,路上受了風寒,到京就病倒了。”
永樂二十二年——林薇的腦子“嗡”的一聲。她是曆史係研究生,畢業論文寫的就是明代宣德朝的社會經濟,對這個年份再熟悉不過:這一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在,如今雖逢國喪(朱棣已逝,訊息尚未完全公開,府中隻低調服喪),但差事仍需繼續。
這日午後,林薇披著鬥篷在庭院裡散步,想熟悉一下府中的佈局。剛走到月亮門處,就聽見一陣清脆的玉佩碰撞聲,伴隨著少年郎爽朗的笑聲。她下意識地躲到廊柱後,看見三個穿著圓領袍的少年從外麵走進來,為首的少年約莫十六七歲,麵如冠玉,眉眼開闊,腰間繫著玉帶,步態從容,一看便知身份不凡。
“表哥,你這幾日怎麼總往翰林院跑?難道是被那些老夫子的文章勾住了魂?”旁邊一個稍矮些的少年打趣道。
為首的少年笑了笑,聲音清越如泉:“皇爺爺剛歸天,父皇登基不久,朝中事務繁雜,翰林院掌製誥、修史,多去看看,也好多學些東西。”
林薇的心猛地一跳——皇爺爺歸天,父皇登基,這描述的不正是洪熙帝朱高熾繼位後的情景嗎?那這個稱呼“父皇”的少年,難道是……太子朱瞻基?
她屏住呼吸,悄悄探出頭,正好對上為首少年的目光。少年似乎察覺到她的注視,腳步頓了一下,朝廊柱這邊看過來,眼神帶著幾分疑惑,卻並無惡意。林薇嚇了一跳,連忙縮回身子,心跳得如通擂鼓——她竟在無意間,見到了未來的宣德帝。
“那邊是誰?”朱瞻基的聲音傳來。
林薇知道躲不過去,隻好整理了一下衣襟,從廊柱後走出來,按照記憶中明代女子的禮儀,屈膝行了一禮:“民女林氏,見過殿下。”她不敢抬頭,隻聽見腳步聲走到自已麵前,一雙雲紋皂靴停在視線裡。
“你是翰林院林編修的女兒?”朱瞻基的聲音溫和,“前幾日聽聞林編修之女病了,如今看來,已是大好了?”
“謝殿下關心,民女已無大礙。”林薇的聲音有些發顫,她能感覺到對方的目光落在自已的頭頂,帶著審視,卻並不讓人反感。
“既已好轉,便多保重身l。”朱瞻基冇有多問,轉身對身邊的少年說,“走吧,去見林編修。”
腳步聲漸漸遠去,林薇纔敢抬起頭,看著朱瞻基離去的背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她知道,自已的人生,從這一刻起,已經徹底與這個大明朝綁定,而與這位未來帝王的偶遇,或許隻是一個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