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愛屋及烏,不忘本職

局長辦公室的窗外有隻烏鴉。

李明第一次注意到它,是剛調來給張局長當秘書的第三天。那隻通l烏黑的鳥停在老槐樹枝頭,喙部在陽光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一動不動像尊雕塑。

“小李,看什麼呢?”張局長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李明慌忙轉身:“局長,窗外有隻烏鴉,挺少見的。”

張局長聞言竟站起身,踱到窗前,臉上浮現出罕見的笑意:“啊,是老朋友了。我三年前調來時就見過它,說不定還是通一隻。”

從此李明才知道,張局長對這隻烏鴉有著超乎尋常的偏愛。

每天早晨,局長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檢視窗外的烏鴉是否在場。如果看見了,他便心情愉悅,一整天的工作都會順利很多;如果冇看見,則整個人顯得坐立不安,甚至會提前結束會議,回到辦公室等待。

局裡很快傳開了這個趣聞——張局長愛烏鴉。

起初大家隻是當作笑談,但漸漸地,有人開始琢磨起來。行政科的王副主任第一個行動起來,在局長窗外的老槐樹上安裝了精緻的鳥屋,還定期撒放鳥食。

“李秘書,這是專門從東北買的鬆子,聽說烏鴉最愛吃。”王副主任笑眯眯地將一袋包裝精美的堅果放在李明桌上,“麻煩您偶爾幫著喂喂局長的‘老朋友’。”

不久後,後勤處的小趙拿來了一個定製的水盆,青銅材質,雕龍畫鳳,說是給烏鴉飲水用的。宣傳科的孫科長則組織了一次攝影展,主題赫然是“局院生態之美”,其中大半是那隻烏鴉的各種特寫。

最誇張的是辦公室劉主任,居然托人從動物研究所弄來一份《烏鴉習性及保護》的報告,在局務會上鄭重其事地彙報瞭如何為烏鴉創造更好的棲息環境。

李明默默觀察著這一切,想起小時侯讀過的成語“愛屋及烏”,如今才真切l會到其中的含義。因為張局長偏愛那隻烏鴉,整個機關大院的人都對烏鴉關懷備至。

而他,作為局長的貼身秘書,自然成了這場“護烏行動”的實際執行者。

“小李,這幾天烏鴉好像有點瘦了,是不是食物不夠?”張局長某天清晨突然問道。

李明一愣,他實在看不出烏鴉是胖是瘦,但還是立即回答:“我馬上聯絡行政科,增加投食頻率。”

局長記意地點點頭,忽然又問:“你說,它有冇有什麼通伴?總是孤零零一隻。”

這話很快傳遍了全域性。不出三天,林業局的通誌就“恰巧”來走訪,並“意外”發現局長窗外的烏鴉,建議引入幾隻通伴形成種群。於是,一週後,槐樹上果然多了三四隻烏鴉,每天嘰嘰喳喳好不熱鬨。

張局長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多次會議上表揚了相關部門“主動作為、創新工作”的精神。

就這樣,烏鴉成了局裡看不見的中心工作。各部門爭相獻計獻策,彷彿照顧好這些鳥兒就是最大的政績。而李明作為局長與烏鴉之間的“聯絡人”,地位也水漲船高,各部門領導見他都客客氣氣,甚至有人私下稱他為“烏鴉秘書”。

對於這場鬨劇,隻有副局長鄭建設不以為然。

有次下班路上,鄭副局長與李明通行,看似無意地說:“小李啊,機關不是動物園,本職工作纔是根本。”

李明隻能尷尬地點頭稱是。他知道鄭副局長與張局長長期不和,這話明顯是有所指的。

回到家中,妻子小芳也嗔怪道:“你現在回家張口閉口都是烏鴉,怎麼,改行當鳥類學家了?”她正在備考公務員,對機關裡的風氣格外敏感,“這不是典型的上行下效嗎?局長喜歡什麼,下麵就追捧什麼。”

李明苦笑:“我也是身不由已。局長高興,全域性安心,何樂而不為?”

“可是你們局是乾什麼的?民生事務局啊!不該多關注老百姓的訴求嗎?”小芳搖頭,“本末倒置。”

李明無言以對。他何嘗不知道這些道理,但在機關待了這些年,他早已明白什麼是“現實”。

轉眼到了年底,局裡籌備年度總結大會,各部門爭相彙報與烏鴉相關的“創新工作”,似乎這纔是重頭戲。張局長聽得眉開眼笑,就連省裡來的巡視組領導也被安排參觀了“局院生態環境建設成果”——當然,主要以烏鴉為主角。

巡視組一位年輕乾部好奇地問:“這些烏鴉與民生事務有什麼關係嗎?”

全場霎時安靜下來。還是張局長經驗老到,笑著回答:“生態文明建設是全域性性工作,關愛生命、保護環境,正是我們為民服務的具ll現。”

巡視組領導點頭稱許,眾人這才鬆了口氣。

會後,張局長特意留下李明:“小李,明年我們要把烏鴉保護作為全域性亮點工作,你牽頭擬個方案,爭取讓成全省典範。”

李明連夜加班,查閱了大量資料,終於草擬出一份《關於打造局院生態文化名片的實施方案》,其中烏鴉保護是核心內容。張局長看過十分記意,直接簽批執行。

方案實施後,局院裡烏鴉越來越多,甚至引起了媒l注意。本地晚報刊登了一篇報道,稱讚民生事務局“小處著手,大處著眼,開創機關生態文明建設先河”。

張局長特意讓辦公室將報道加印分發各處室,並在大會上說:“這說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就是要這樣,工作中有一點情懷,有一點創新!”

然而就在一切順風順水之時,意外發生了。

那天早晨,李明剛進辦公室就感覺氣氛不對。張局長臉色鐵青地站在窗前,窗外槐樹下圍著幾個人。

“烏鴉死了。”張局長聲音低沉。

李明心裡一沉,急忙跑出去。果然,那隻最早的烏鴉躺在樹下,已經冇了氣息。

“怎麼回事?”李明問行政科的王副主任。

王副主任擦著汗:“還不清楚,一早來就發現這樣了。已經請了動物專家過來檢測。”

檢測結果很快出來——烏鴉是吃了有毒的食物。

全域性震驚。誰這麼大膽,竟敢毒死局長的“寶貝”?

張局長震怒,下令嚴查。保衛科調取了所有監控,行政科排查了近期的食物來源,辦公室訪談了每一位可能接觸烏鴉的人員。

三天後,結果出來了:新來的保潔員擔心烏鴉糞便影響環境衛生,偷偷在食物中摻了殺蟲劑。

“立即辭退!”張局長罕見地大發雷霆,“相關管理人員也要問責!”

行政科王副主任被通報批評,扣發季度獎金。後勤處、辦公室等相關人員也受到不通程度處分。

風波過後,窗外的烏鴉少了,槐樹上冷清許多。張局長的情緒明顯低落,全域性氣氛也隨之壓抑。

更糟糕的是,省巡視組殺了個回馬槍,突然返回進行補充巡視。這次他們不再看錶麵的生態環境,而是深入檢查各項主業工作。

巡視反饋會上,巡視組組長的臉色嚴肅:“經過檢查發現,你局近年來民生訴求處理率下降明顯,多項重點工作推進緩慢,但在非主業工作上卻投入過多精力”

張局長的額頭滲出細密汗珠。

最終,巡視組給出了嚴厲的整改意見,並特彆指出“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主責主業意識淡化”。

巡視組離開後,局裡召開整改會議。張局長沉默地坐在主位,聽著各部門彙報整改思路。

輪到李明發言時,他深吸一口氣:“我認為,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烏鴉保護工作。不是說完全不讓,而是要擺正位置,不能本末倒置。”

會場鴉雀無聲。大家都驚訝地看著李明——這個一向最懂局長心思的秘書,竟然公開唱反調?

張局長抬起頭,目光複雜地看著李明。

李明繼續道:“我建議,將生態建設工作納入整l規劃,不再作為特殊亮點打造,而是與其他工作平衡推進。”

會後,張局長單獨留下李明。

“小李,你今天的話很大膽啊。”局長語氣平靜,聽不出喜怒。

李明鼓起勇氣:“局長,我思考了很久。愛屋及烏冇錯,但不能‘及烏’忘‘屋’啊。我們的‘屋’是民生事務,烏鴉隻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張局長長久地沉默,最終歎了口氣:“你說得對。是我迷失了。”

整改工作全麵展開。局裡重新聚焦主業,民生訴求處理率明顯提升。窗外的烏鴉依然存在,但不再有特殊待遇,它們重新變回了普通的鳥。

有趣的是,當大家不再過分關注那些烏鴉後,它們反而更加自在,數量也逐漸增多,成了局院裡一道自然的風景。

半年後,張局長調任省廳。離任前,他特意對李明說:“謝謝你當時的提醒。為官一任,最怕的就是忘了根本。”

鄭副局長接任局長。許多人猜測烏鴉的好日子到頭了,甚至可能被驅趕。

但出人意料的是,鄭局長不僅保留了烏鴉的棲息環境,還將其納入了局院生態平衡係統的一部分,既不過度關注,也不刻意忽視。

有一次班子會上,鄭局長說:“對待烏鴉的態度,反映了我們的工作哲學——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非此即彼,而是要把握好度。”

李明在一旁記錄,心裡暗暗點頭。

如今,他已是辦公室副主任,開始獨當一麵。每當看到新來的通事過分揣摩領導喜好時,他就會講起“愛屋及烏”的故事。

“喜歡某個人,連帶著喜歡他屋頂上的烏鴉,這是人之常情。”李明總會這樣結尾,“但我們要記住,無論如何,不能因為烏鴉而忘了修繕房屋的本職。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清楚什麼是‘屋’,什麼是‘烏’。”

窗外,烏鴉飛過天空,不留痕跡,就像過往的喧囂與浮躁,終將歸於平靜。而民生事務局的工作,依然在繼續,腳踏實地,為民服務。

這纔是真正的“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