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第一章:寂靜歸途

2077

7

15

日,遠航者七號

返回艙脫離火星軌道,開始了為期

28

天的歸途。陳宇漂浮在駕駛艙內,透過舷窗凝視著逐漸變大的藍色星球。作為中國首位火星駐留科學家,他在紅色星球上度過了孤獨的

457

天,完成了

23

項科學實驗。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地球的思念

——

妻子的笑容,女兒即將小學畢業的典禮,還有北京衚衕裡那碗熱氣騰騰的炸醬麪。

北京控製中心,這裡是遠航者七號,請求軌道切入。

陳宇調整通訊頻率,重複了三次呼叫,但耳機裡隻有持續的靜電噪音。這很反常,按照計劃,現在應該已經建立穩定通訊了。他檢查了通訊係統,所有指示燈都顯示正常。

可能是中繼衛星故障。

陳宇自言自語,啟動備用通訊頻道,上海深空測控站,聽到請回答。

依舊是沉默。

隨著返回艙進入近地軌道,地球的輪廓越來越清晰。陳宇注意到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

亞洲大陸的顏色似乎有些異常,華北平原的綠色比記憶中更加濃鬱,而城市區域的灰色斑塊明顯減少。更奇怪的是,大氣層邊緣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淡紫色光暈,像是某種光學汙染。

這是什麼鬼東西

他放大舷窗攝像頭,試圖看清地麵情況。曾經的北京城區被大片綠色覆蓋,標誌性的央視大樓隻剩下半截殘骸,被藤蔓纏繞如同遠古遺蹟。

警報聲突然響起,返回艙姿態控製係統出現異常。陳宇迅速切換到手動操作模式,額頭滲出冷汗。該死!左側推進器失效!

他奮力調整右側推進器,試圖維持軌道穩定,但返回艙已經開始不規則旋轉。

在劇烈的震動和翻滾中,陳宇失去了意識。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返回艙正以一個危險的角度衝向地麵。他能看到下方是曾經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倒塌了一半,周圍的沙漠變成了茂密的森林。

緊急著陸程式啟動!

係統發出刺耳的警報。返回艙在穿過茂密的樹冠時減速,最終重重地摔在地麵上,激起一片塵土。安全氣囊展開,艙體劇烈搖晃後終於靜止。

陳宇掙紮著解開安全帶,額頭的鮮血滴落在控製麵板上。他摸出應急燈,打開艙門,一股陌生的空氣湧入

——

潮濕、帶著濃鬱的植物腐爛氣味,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甜腥味。

夜幕已經降臨,紫色的天空下,周圍是從未見過的巨大蕨類植物,它們的葉片在微弱的光線下發出熒光。遠處傳來不知名生物的嚎叫,既不像狼,也不像任何已知動物。

陳宇握緊了應急包裡的信號槍,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宇航員,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開始檢查生存裝備:還有三天的氧氣儲備,七天的壓縮食品,一個水循環係統,以及最重要的

——

那套還能工作的宇航服。

首先,確認位置,修複通訊,找到人類活動跡象。

他對著頭盔內置記錄儀說道,聲音因緊張而微微顫抖,陳宇,遠航者七號任務日誌,第

486

天。地球似乎...

出了點問題。

他不知道的是,這將是他未來十年裡,唯一一次聽到人類的聲音

——

即使那隻是他自己的聲音。

第二章:無聲世界

第二天清晨,陳宇被奇怪的鳥鳴聲驚醒。那聲音像是金屬摩擦,尖銳刺耳。他從返回艙裡探出頭,發現天空的紫色比夜晚淡了許多,呈現出一種詭異的薰衣草色調。陽光透過巨大的蕨類植物葉片,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他穿上宇航服,打開生命維持係統,開始了第一次地麵探索。返回艙著陸在一片開闊地,周圍是高聳入雲的未知樹木,樹乾上覆蓋著發光的苔蘚。遠處,曾經熟悉的發射中心控製大樓傾斜著,一半已經被植物吞噬。

氧氣含量

21.7%,二氧化碳

3.2%,輕微超標但可呼吸。氣壓

1.05

標準大氣壓。

宇航服的傳感器顯示,檢測到未知微生物孢子,建議保持頭盔關閉。

陳宇小心翼翼地走向控製中心。大樓的玻璃大部分已經破碎,入口處被粗壯的藤蔓擋住。他用生存刀砍斷藤蔓,走進昏暗的大廳。灰塵覆蓋的地麵上,散落著檔案和設備殘骸。牆上的電子時鐘停留在三年前的

6

15

日,14:33。

三年...

陳宇喃喃自語。他的火星任務原計劃

18

個月,卻因設備故障延長到

457

天,加上歸途的

28

天,總共離開了地球

485

天。也就是說,在他離開後的第

10

個月左右,這裡發生了某種災難。

他來到控製檯前,嘗試啟動主電腦。螢幕冇有反應,顯然電力係統早已癱瘓。他找到一**立的應急服務器,連接上自己的便攜終端。經過半小時的努力,終於讀取到部分損壞的數據。

係統日誌:異常宇宙輻射...

全球通訊中斷...

緊急預案啟動...

數據斷斷續續,大閃光...

基因序列不穩定...

隔離失敗...

突然,一陣沙沙聲從大廳深處傳來。陳宇立刻關閉終端,握緊了生存刀。黑暗中,幾對發光的眼睛正盯著他。那是一種類似蜥蜴的生物,但有六條腿,身體覆蓋著金屬般的鱗片,大約半米長。

它們小心翼翼地靠近,發出嘶嘶聲。陳宇慢慢後退,舉起信號槍。當其中一隻撲向他時,他扣動扳機,信號彈發出耀眼的光芒,嚇得那些生物四散奔逃。

看來我不是這裡唯一的智慧生物了。

陳宇喘著氣,心臟狂跳。他意識到,這個世界已經不再屬於人類。

離開控製中心,他朝著記憶中最近的城鎮前進。曾經的公路被植物覆蓋,變成了一條綠色隧道。沿途的房屋都被藤蔓纏繞,有些已經完全倒塌。他在一家超市的廢墟裡找到一些還未過期的罐頭食品,小心翼翼地收進揹包。

黃昏時分,陳宇爬上一棟高樓的樓頂,架設起簡易天線,試圖接收任何無線電信號。幾個小時過去了,收音機裡隻有持續的靜電噪音。

突然,一陣低沉的咆哮從遠處傳來。陳宇用望遠鏡看去,隻見一隻體型像大象一樣大的生物正在森林中移動,外形像是一隻巨型熊,但皮膚是透明的,可以看到內臟的蠕動。它的爪子一揮,就輕易地推倒了一棵直徑約一米的大樹。

陳宇屏住呼吸,直到那生物離開。他意識到,在這個新世界裡,人類已經從食物鏈頂端跌落。

夜幕再次降臨,陳宇回到返回艙。他點燃了一小堆火,這是人類最古老的防禦手段。火焰的光芒驅散了黑暗,也帶來了一絲安全感。

北京控製中心,這裡是遠航者七號。

他對著無線電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絕望,有人在嗎請回答...

迴應他的,隻有寂靜。

第三章:最後的通訊

第三天清晨,陳宇決定前往

10

公裡外的城市

——

酒泉市。他需要找到更多關於

大閃光

事件的資訊,以及可能的倖存者。他改裝了一輛廢棄的電動車,用返回艙的備用電池供電,沿著被植物覆蓋的公路緩慢行駛。

城市的景象比發射中心更加觸目驚心。高樓大廈的殘骸間,巨型植物肆意生長,街道變成了河流,曾經繁華的商業區如今一片死寂。陳宇看到了人類活動的痕跡

——

被遺棄的汽車,散落在地上的揹包,甚至還有一具被風乾的骸骨,被藤蔓纏繞著掛在路燈上。

他來到市圖書館,這是他的目標。圖書館的主體結構還算完整,巨大的玻璃穹頂已經破碎,陽光直射進來,照亮了生長在書架之間的樹木。

如果還有任何記錄,應該會儲存在這裡的服務器裡。

陳宇自言自語。他來到圖書館的資訊技術中心,找到了存放服務器的房間。幸運的是,這裡的門是密封的,擋住了大部分植物入侵。

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他找到了一台還能勉強啟動的服務器。螢幕閃爍著亮起,顯示著損壞的檔案係統。他運行數據恢複程式,耐心等待。

找到了!

幾個小時後,係統恢複了部分檔案。其中一個名為

緊急廣播

的檔案夾引起了他的注意。裡麵有幾個音頻檔案,是災難期間的應急廣播。

陳宇戴上耳機,點擊播放。一個沙啞的女聲傳來:這裡是國家應急廣播,現在播送緊急通知。三天前發生的

'

大閃光

'

事件導致全球通訊中斷,多地出現動植物異常變異。請市民保持冷靜,待在室內,關閉門窗,等待進一步指示...

錄音中斷了,接著是另一段,時間晚了一天:緊急通知:變異速度超出預期,部分地區出現危險生物。請立即前往最近的避難所,重複,立即前往最近的避難所...

最後一段錄音質量很差,充滿了雜音:這是最後的廣播...

避難所繫統正在崩潰...

它們進來了...

——!

尖叫聲戛然而止。

陳宇摘下耳機,眼中充滿了淚水。他繼續搜尋,找到一份名為

大閃光事件初步報告

的文檔。根據殘缺的數據,三年前,一場來源不明的高強度宇宙輻射掃過地球,被稱為

大閃光。輻射導致生物基因序列不穩定,引發了全球範圍的快速變異。人類由於無法適應這種變異,大部分在幾個月內死亡,剩下的可能也在隨後的生態係統崩潰中滅絕。

所以,我是最後一個人類

陳宇癱坐在地上,感到一陣眩暈。他想起了妻子和女兒,她們是否經曆了痛苦還是在毫無痛苦中死去這個問題將永遠得不到答案。

夜幕降臨,陳宇決定在圖書館過夜。他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辦公室,用書架擋住門。透過窗戶,他看到遠處城市的廢墟中,有巨大的生物在移動。月光下,它們的輪廓顯得格外恐怖。

陳宇拿出女兒的照片,那是他離開地球前拍的。照片上,七歲的小雅正對著鏡頭微笑。爸爸會找到回家的路。

他曾經這樣承諾。現在他回來了,卻發現家已經不複存在。

那一晚,陳宇第一次在這個陌生的地球上哭泣,直到天亮。

第四章:生存法則

在圖書館待了三天後,陳宇意識到必須製定長期生存計劃。他不可能永遠依靠返回艙的物資,必須學會在這個新世界中自給自足。

首先,建立一個安全的基地。

他在筆記本上寫道,需要有水源、能源和防禦能力。

經過地圖分析,他選擇了位於城市邊緣的一家生物研究所作為目標。那裡應該有實驗室設備和足夠的空間,而且位置相對偏僻。

前往研究所的旅程充滿危險。陳宇改裝了一輛越野車,裝上了簡易的防護欄。沿途,他看到了更多的變異生物:像蛇一樣但有翅膀的生物在天空盤旋,巨大的昆蟲在林間穿梭,還有一些完全無法歸類的怪物。

最危險的一次遭遇發生在一條河邊。當他停下來取水時,一隻體型像鱷魚的生物從水中跳出,撞翻了越野車。陳宇被困在變形的車裡,看著那生物用鋒利的牙齒撕咬車門。他掙紮著拿出信號槍,對著生物的眼睛射擊。信號彈在它眼中爆炸,發出一聲痛苦的嘶吼,退回了水中。

陳宇花了兩個小時才修好越野車,繼續前進。黃昏時分,他終於到達了研究所。這是一座獨立的建築,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大部分完好無損。

他小心翼翼地進入研究所,發現這裡比想象中儲存得更好。實驗室的設備大部分還在,甚至有一個小型發電機,隻需要找到合適的燃料就能啟動。

就是這裡了。

陳宇決定。接下來的一週,他忙著加固防禦:修複圍牆,設置警戒裝置,清理建築內的雜物。他還找到了一個地下儲藏室,裡麵有大量的種子和實驗樣本。

水的問題解決了。

陳宇站在研究所的水井旁,看著清澈的地下水被抽上來,現在需要解決食物和能源。

他在屋頂開辟了一小塊菜園,種植從儲藏室找到的蔬菜種子。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變異的世界裡,普通植物反而生長得更好。兩週後,他就收穫了第一批青菜。

能源方麵,他找到了幾桶柴油,足夠發電機運行幾個月。但他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開始研究研究所的太陽能設備。經過幾天的修理,終於讓部分太陽能板恢複了工作,提供了穩定但有限的電力。

生存技能也在不斷提高。陳宇學會了設置陷阱捕捉小型動物(雖然大部分他不敢吃),學會了識彆可食用的植物,甚至學會了用簡易材料製作工具。他還利用研究所的設備,分析了周圍的環境,繪製了一張簡易的安全區域地圖。

一天下午,當陳宇正在菜園工作時,警報突然響起。他迅速躲進觀察哨,拿起望遠鏡。遠處,一群巨大的生物正在靠近研究所

——

它們看起來像是熊,但體型更大,皮膚覆蓋著厚重的甲殼,爪子閃著金屬般的光澤。

變異熊。

陳宇低聲說。他之前在資料中看到過這種生物的描述。它們是頂級掠食者,極其危險。

他迅速啟動防禦機製:打開研究所周圍的高壓電網(幸運的是還能工作),點燃了幾個信號彈,試圖嚇退它們。大部分變異熊被嚇跑了,但有兩隻更加凶猛,開始攻擊大門。

陳宇知道電網支撐不了多久。他回到實驗室,快速混合了一種易燃液體,裝在自製的燃燒瓶裡。當一隻變異熊突破大門時,他用力將燃燒瓶扔了過去。火焰瞬間燃起,那生物發出一聲痛苦的咆哮,轉身逃跑。

戰鬥持續了半個小時,終於,最後一隻變異熊離開了。陳宇筋疲力儘地坐在地上,滿身塵土。他檢查了防禦設施,大門損壞嚴重,電網也部分失效。

看來安全永遠是相對的。

陳宇意識到,在這個世界,生存將是一場永恒的戰鬥。

那天晚上,他坐在實驗室裡,看著窗外的紫色天空。他開始寫日記,記錄下每天的經曆和發現。這不僅是為了留下人類存在的證據,也是為了保持自己的理智。

10

天,

他寫道,今天學會瞭如何擊退變異熊。基地受損但還能堅持。菜園的收成不錯,找到了新的水源。明天開始修複防禦係統。這個世界雖然危險,但也有它的美麗之處。也許,我可以在這裡活下去。

第五章:城市漫遊者

在研究所安定下來後的第三個月,陳宇開始了係統化的城市探索。他改裝了一輛小型電動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和更堅固的防護裝置。每次出行前,他都會仔細規劃路線,避開已知的危險區域,並設定嚴格的返回時間。

探索日誌,第

92

天。目標:市中心醫院。尋找醫療設備和藥品。

他對著記錄儀說道,驅車駛過被植物覆蓋的街道。城市的變化令人震驚,曾經熟悉的建築如今成了巨型植物的生長支架,道路被樹根拱起,形成一道道天然的障礙。

醫院的情況比想象中要好。主體建築雖然受損嚴重,但藥品儲藏室相對完整。陳宇戴上防毒麵具,小心翼翼地進入,貨架上還擺放著各種藥品,大部分已經過期,但抗生素和一些基礎藥物還能使用。

在醫院的檔案室,他有了一個驚人發現。一個標著

緊急避難所

的檔案夾裡,有一張城市地圖,上麵標註著十個避難所的位置。其中一個距離研究所隻有五公裡。

也許還有倖存者

這個念頭讓陳宇心跳加速。他立刻決定前往那個避難所。

避難所位於一個地鐵站內,入口被厚重的鋼製大門封鎖。陳宇嘗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打開大門。正當他準備放棄時,發現旁邊的通風管道可以進入。他卸下通風柵格,爬了進去。

通風管道裡佈滿灰塵和蛛網,狹窄而黑暗。陳宇隻能匍匐前進,應急燈的光束在前方搖曳。突然,他聽到前方傳來輕微的聲響,像是金屬摩擦。

他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靠近。管道儘頭是一個通風口,下方是避難所的主控室。透過格柵,他看到裡麵一片狼藉,設備被砸毀,檔案散落一地。但最令人震驚的是,地上有幾具骸骨,身上穿著避難所工作人員的製服。

陳宇打開通風口,跳了下去。主控室裡瀰漫著死亡的氣息。他檢查了骸骨,發現他們並非死於暴力,而是饑餓和疾病。在一張桌子上,他找到了一本日記。

日記的作者是避難所的值班醫生,記錄了避難所從建立到最終崩潰的全過程。最初的幾個月,這裡有

53

名倖存者,但食物和藥品很快耗儘。更可怕的是,一種未知的疾病開始蔓延,導致人們逐漸失去理智,最終互相殘殺。

186

天,隻剩下我一個人了。藥品已經用完,食物也隻夠最後三天。我想,這就是人類文明的終點了。

日記的最後一頁寫道,如果有人發現這本日記,告訴世界,我們曾經努力過。

陳宇合上日記,心情沉重。他原本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熄滅。離開避難所時,他帶走了那本日記,作為人類存在過的證明。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陳宇探索了更多的城市區域。他發現了學校、博物館、工廠,每一個地方都講述著人類文明的輝煌與終結。他開始收集有價值的物品:書籍、藝術品、科學設備,將它們帶回研究所,建立了一個小型博物館。

即使人類消失了,我們的文化也應該被儲存下來。

他這樣告訴自己。

一天,在探索一個天文台時,陳宇有了一個重要發現。天文台的望遠鏡雖然損壞,但電腦係統還能部分工作。通過修複,他成功地觀測到了月球和幾顆行星。

地球的軌道冇有變化,月球也還在原來的位置。

他記錄道,也許宇宙中隻有地球發生了災難還是說這是一場波及整個太陽係的事件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夜晚,當他坐在研究所的屋頂,仰望紫色的天空時,常常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文明是否隻是曇花一現

時間在孤獨中流逝,陳宇開始習慣了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建立了嚴格的作息製度,每天學習、探索、記錄,保持著人類的思維方式。但他知道,這種生活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他正在慢慢變老,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

我需要一個更長久的計劃。

在一個雨夜,陳宇看著窗外的變異生物,心中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也許我不需要獨自麵對這個世界的未來。

第六章:時間的重量

在研究所的第三個冬天到來時,陳宇開始感受到時間的沉重。孤獨像藤蔓一樣纏繞著他的心靈,有時他會對著空蕩蕩的實驗室說話,隻是為了聽到人類的聲音。為了保持理智,他製定了嚴格的日程表:每天早上

6

點起床,鍛鍊、學習、探索、記錄,晚上

10

點準時睡覺。

327

天,天氣寒冷,紫色天空被厚厚的雲層覆蓋。今天學習了量子物理,修複了太陽能係統的一個故障。晚餐是自製的蔬菜湯和壓縮餅乾。

他在日記中寫道,開始出現幻覺,總覺得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需要保持警惕。

為了對抗孤獨,陳宇開始整理收集到的書籍和資料。他在研究所的大廳裡建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分類擺放著從城市各處收集來的書籍。文學、科學、曆史、藝術,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如果有一天,地球環境恢複,新的智慧生命出現,他們會知道人類曾經的輝煌。

他這樣告訴自己。

一天,陳宇在整理一堆舊報紙時,發現了關於

大閃光

事件的更多細節。報紙的日期是災難發生前一週,頭版標題寫著:異常宇宙輻射即將抵達地球,科學家稱無需恐慌。

根據報道,全球的科學家都監測到了一股異常的宇宙輻射,但大多數人認為它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隻有少數科學家發出了警告,但被認為是危言聳聽。

我們總是這樣,直到災難發生才相信它的存在。

陳宇歎了口氣。

在報紙的夾縫中,他發現了一則不起眼的廣告:低溫休眠技術取得突破,人類有望征服時間。廣告中提到,一家名為

永恒科技

的公司在城市郊區建立了一個低溫休眠研究中心。

這個發現讓陳宇興奮不已。如果能找到那個研究中心,也許他可以利用那裡的設備將自己冷凍起來,等待地球環境恢複,或者未來可能出現的人類倖存者。

這可能是我唯一的希望了。

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我不能活下去,至少可以留下一個活著的人類樣本,等待地球重生的那一天。

決定實施休眠計劃後,陳宇開始做準備。他需要找到休眠設備,修複它們,還要解決能源問題。根據廣告上的地址,休眠研究中心位於城市的另一端,距離研究所約

30

公裡。這段路程充滿危險,但陳宇已經冇有退路。

出發前的那個晚上,陳宇站在研究所的屋頂,仰望星空。火星在紫色的天空中閃爍,像一顆紅色的眼睛。他想起了自己在火星上的日子,那時雖然孤獨,但知道地球就在那裡,等待他的歸來。而現在,他卻要離開這個已經不再是家的地球,進入漫長的休眠。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是否會有醒來的一天。

他對著星空說道,但我必須嘗試,為了人類,也為了自己。

那一晚,陳宇睡得格外香甜。在夢中,他回到了地球,妻子和女兒正在機場等他,陽光燦爛,天空是藍色的,一切都和他離開時一樣。

第七章:意外發現

前往低溫休眠研究中心的旅程比陳宇想象的更加艱難。他改裝了一輛裝甲車,裝上了厚重的鋼板和強大的發動機。沿途,他遇到了各種變異生物的襲擊,有幾次甚至險些喪命。

最危險的一次發生在一個廢棄的工業區。當他穿過一座橋梁時,一群巨大的變異蝙蝠從廢棄的工廠裡飛出,圍攻他的裝甲車。它們的利爪可以輕易穿透鋼板,牙齒像匕首一樣鋒利。陳宇奮力駕駛車輛衝出包圍,但裝甲車已經嚴重受損,不得不停下來修理。

在修理車輛時,陳宇發現不遠處有一個生物研究所的標誌。出於好奇,他決定去那裡看看,也許能找到一些有用的資料。

研究所已經被部分摧毀,但實驗室相對完好。陳宇小心翼翼地進入,發現這裡似乎是研究基因工程的地方。在一個實驗室的電腦裡,他找到了一份關於

大閃光

事件的詳細報告。

報告顯示,大閃光

並非自然發生的宇宙輻射,而是一次失敗的科學實驗。一家名為

起源科技

的公司秘密進行一項基因編輯實驗,試圖創造出能夠適應任何環境的超級生物。實驗失控,導致一種未知的基因病毒擴散到全球,引發了大規模的變異。

人類最終毀於自己的貪婪和野心。

陳宇感歎道。

在報告的最後,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研究人員在災難發生前,將部分人類基因樣本和文明資料發送到了太空,希望有一天能夠重建人類文明。

所以,我不是唯一的希望。

陳宇感到一絲安慰,人類文明也許還有機會延續。

離開研究所時,陳宇帶走了那份報告和一些基因樣本。他知道,這些資料可能對未來的人類倖存者有重要價值。

經過五天的艱難旅程,陳宇終於到達了低溫休眠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位於一座小山丘上,周圍有高高的圍牆和警戒塔,看起來像是一個軍事基地。

他小心翼翼地進入研究中心,發現這裡儲存得異常完好。實驗室、控製室、休眠艙室,一切都像是昨天才被遺棄。在主控室的電腦裡,陳宇找到了休眠設備的操作手冊和能源係統的設計圖。

看來我的運氣不錯。

他自言自語,這裡的設備大部分還能工作,隻需要修複能源係統和幾個休眠艙。

在研究中心的儲藏室裡,陳宇找到了足夠的休眠藥劑和維護設備。他還發現了一個小型的地熱發電站,位於研究中心的地下。根據設計圖,這個發電站可以為整個研究中心提供電力,而且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現在,我隻需要修複地熱發電站,就可以啟動休眠程式了。

陳宇感到一絲希望,也許,人類的故事還冇有結束。

那一晚,陳宇在研究中心的宿舍裡過夜。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醒來時,發現世界已經恢複了原來的樣子,人類重新統治了地球。但當他看到鏡中的自己時,發現已經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時間,纔是最可怕的敵人。

他在夢中感歎道。

第八章:希望計劃

修複地熱發電站是一項艱钜的任務。陳宇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讓發電站重新運轉起來。過程中,他遇到了各種困難:缺少零件、設備老化、技術難題。但他從未放棄,因為這是他唯一的希望。

456

天,地熱發電站成功啟動,輸出功率

85%。休眠艙開始調試,預計一週內可以進行休眠程式。

陳宇在日記中寫道,食物和水足夠維持到休眠開始,之後就隻能靠休眠艙的生命維持係統了。

在等待休眠艙調試的日子裡,陳宇開始整理自己的個人物品。他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物品放入一個時間膠囊:女兒的照片、妻子的項鍊、一本莎士比亞全集、一台存有人類文明資料的平板電腦,還有他自己的日記。

如果有一天,地球環境恢複,新的人類出現,他們會知道我們曾經的樣子。

他這樣想著。

休眠前的最後一天,陳宇決定回到自己曾經的家看看。那是一座位於城市中心的公寓,現在可能已經被完全摧毀。但他覺得,在進入休眠前,應該和過去做一個告彆。

家所在的小區已經變成了一片森林,高樓被巨大的樹木纏繞,幾乎認不出來。陳宇的公寓位於

15

樓,他不得不爬樓梯上去。樓道裡黑暗而潮濕,佈滿了蜘蛛網和藤蔓。

當他終於到達

15

樓時,發現家門已經不見了,公寓裡一片狼藉。但令人驚訝的是,牆上的全家福照片竟然還掛在那裡,雖然佈滿灰塵,但依然清晰可見。

照片上,妻子和女兒微笑著,陳宇穿著宇航服,站在她們中間。那是他離開地球前拍的,也是他們最後一張全家福。

陳宇取下照片,小心翼翼地擦去灰塵。看著照片上的笑容,他的眼淚再次流了下來。對不起,我冇能保護好你們。

他低聲說道,但我會活下去,為了你們,也為了人類。

離開家時,陳宇帶走了那張照片,決定將它放在休眠艙裡,陪伴自己度過漫長的休眠歲月。

回到研究中心,陳宇開始準備休眠程式。他穿上乾淨的衣服,整理好個人衛生,然後躺在休眠艙裡。控製麵板上的指示燈閃爍著,顯示一切正常。

係統自檢正常,生命維持係統工作正常,休眠藥劑準備就緒。

電腦的合成聲音響起,請確認是否啟動休眠程式。

陳宇看著天花板,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成為宇航員的夢想,登上火星的激動,返回地球的絕望,以及現在的希望。他的人生充滿了起伏,但從未放棄過希望。

啟動休眠程式。

他說道。

休眠艙的蓋子緩緩關閉,透明的觀察窗上結了一層薄冰。休眠藥劑開始注入,陳宇感到一陣眩暈,意識逐漸模糊。在失去意識前,他最後看到的是全家福照片上女兒的笑容。

我會回來的。

這是他最後的念頭。

第九章:最後的旅程

陳宇的休眠並冇有持續太久。三個月後,他被休眠艙的緊急警報喚醒。當他睜開眼睛時,發現休眠艙的指示燈變成了紅色,警報聲刺耳。

緊急情況,生命維持係統故障,氧氣含量持續下降。請立即離開休眠艙。

電腦的合成聲音響起。

陳宇掙紮著打開休眠艙,感到一陣頭暈目眩。研究中心的電源似乎中斷了,應急燈發出微弱的光芒。他檢查了主控電腦,發現地熱發電站發生了故障,導致整個研究中心斷電。

該死!

陳宇咒罵道,我必須修好它,否則這裡的氧氣會在幾個小時內耗儘。

前往地熱發電站的通道一片漆黑,應急燈的光芒隻能照亮前方幾米的距離。陳宇小心翼翼地前進,手中拿著應急燈和生存刀。突然,他聽到前方傳來奇怪的聲音,像是某種生物的嘶吼。

他放慢腳步,小心翼翼地靠近。發電站的控製室門被打開,裡麵傳出閃爍的光芒。陳宇躲在門外,透過門縫往裡看。

控製室裡,幾隻巨大的變異生物正在破壞設備。它們看起來像是昆蟲,但體型像大象一樣大,有著鋒利的爪子和強壯的下顎。它們的外殼呈現出金屬般的光澤,顯然是被地熱發電站的熱量吸引而來。

陳宇知道,他必須趕走這些生物,否則發電站將被徹底摧毀。他悄悄地繞到發電站的另一側,找到一個通風管道,爬了進去。

通風管道裡狹窄而黑暗,陳宇隻能匍匐前進。他能聽到變異生物的嘶吼聲越來越近,心中充滿了恐懼。但他知道,自己冇有退路。

當他終於到達發電站的核心區域時,發現那裡有一個巨大的控製室,幾隻變異生物正在那裡破壞設備。陳宇拿出自製的燃燒瓶,點燃後扔向那些生物。火焰瞬間燃起,變異生物發出痛苦的嘶吼,四散奔逃。

但就在這時,一隻體型更大的變異生物從陰影中衝出,撲向陳宇。他躲閃不及,被撞飛出去,撞在牆上,感到一陣劇痛。那生物張開巨大的下顎,向他咬來。

陳宇掙紮著拿出信號槍,對著生物的眼睛射擊。信號彈在它眼中爆炸,發出一聲痛苦的嘶吼,轉身逃跑。

陳宇癱坐在地上,感到一陣眩暈。他檢查了自己的身體,發現肋骨斷了幾根,左臂也脫臼了。但他顧不上疼痛,立刻開始修複發電站的設備。

經過三個小時的努力,發電站終於恢複了運轉。當電力重新供應時,陳宇癱倒在地上,筋疲力儘。他知道,自己成功了,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回到研究中心,陳宇處理了自己的傷口。肋骨的斷裂導致內出血,左臂的脫臼也影響了他的行動。他知道,必須儘快重新啟動休眠程式,否則他的傷勢可能會惡化。

492

天,修複了地熱發電站,但付出了代價。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儘快進入休眠。

他在日記中寫道,不知道這次休眠會持續多久,也不知道是否會有醒來的一天。但我必須嘗試,為了人類,也為了自己。

那一晚,陳宇在休眠艙裡度過。他冇有啟動休眠程式,隻是靜靜地躺著,看著天花板。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想起了妻子和女兒,想起了人類文明的輝煌與終結。

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他這樣想著,漸漸進入了夢鄉。

第十章:倒計時

在修複地熱發電站後的第三天,陳宇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肋骨的斷裂導致內出血,左臂的脫臼也影響了他的行動。他知道,必須儘快進入休眠,否則可能活不過一週。

495

天,身體狀況惡化,必須立即啟動休眠程式。休眠艙已經調試完畢,生命維持係統工作正常。

他在日記中寫道,這可能是我最後一篇日記了。如果有一天有人發現這個日記,告訴他們,人類曾經努力過。

休眠前的最後幾個小時,陳宇錄製了一段視頻,留給未來可能發現他的人類倖存者。在視頻中,他講述了人類文明的曆史,描述了

大閃光

事件的經過,解釋了自己為什麼選擇休眠。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知道是否會有醒來的一天。

他對著鏡頭說道,但我希望,當你們發現我時,世界已經恢複了和平與繁榮。如果你們遇到了其他人類,請告訴他們,不要放棄希望。

錄製完視頻後,陳宇將平板電腦放入休眠艙的儲物格中。然後,他穿上乾淨的衣服,整理好自己的儀容。他想,即使在休眠中,也應該保持人類的尊嚴。

當他躺進休眠艙時,心中冇有恐懼,隻有平靜。他看著控製麵板上的倒計時:10,9,8,7...

再見,我曾經的家。

他低聲說道,再見,人類文明。

3,2,1...

休眠艙的蓋子緩緩關閉,透明的觀察窗上結了一層薄冰。休眠藥劑開始注入,陳宇的意識逐漸模糊。在失去意識前,他彷彿看到妻子和女兒在向他招手,微笑著說:歡迎回家。

第十一章:地質喚醒

陳宇的意識在黑暗中漂浮,冇有時間,冇有空間,隻有無儘的虛無。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否會再次醒來。在這片虛無中,記憶像琥珀一樣被儲存下來:妻子的笑容、女兒的擁抱、火星的日出、地球的紫色天空...

突然,一陣劇烈的震動將他從混沌中驚醒。休眠艙內的警報燈閃爍著紅色光芒,刺耳的警報聲撕裂了寂靜。

緊急喚醒程式啟動...

係統故障...

外部壓力異常...

請立即撤離...

電腦的合成聲音斷斷續續。

休眠艙的蓋子緩緩打開,刺眼的陽光讓陳宇眯起了眼睛。他掙紮著坐起來,感到全身肌肉僵硬疼痛。休眠艙外的景象讓他震驚不已

——

他的休眠艙似乎被某種地質活動抬升到了地麵,周圍是茂密的森林。天空呈現出淡藍色,不再是他記憶中的紫色。

我睡了多久

陳宇喃喃自語,聲音沙啞乾澀。他檢視休眠艙的控製麵板,螢幕上顯示著一串數字:218

7

個月

14

天。

兩個世紀...

陳宇感到一陣眩暈。他竟然在休眠狀態下度過了兩個多世紀。

他爬出休眠艙,站在陽光下。空氣清新,帶著花草的香氣,不再有那種甜腥味。周圍的植物看起來也更加熟悉,不再是那些怪異的變異物種。遠處,幾隻類似鹿的動物正在吃草,看到他後警覺地跑開。

陳宇脫下休眠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比預期的要好。雖然肌肉有些萎縮,但冇有明顯的衰老跡象。休眠技術顯然比他想象的更加先進。

他檢查了周圍的環境,發現休眠研究中心的大部分建築已經被地質活動摧毀或掩埋。隻有少數幾個休眠艙暴露在地麵上,大部分都已經損壞。

在一個還能勉強啟動的控製檯前,陳宇發現了一份自動記錄的環境報告。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地球環境正在緩慢恢複。大閃光

帶來的輻射水平已經下降到安全範圍,大氣成分逐漸恢複正常,新的生態係統正在形成。

地球正在自我修複。

陳宇感歎道,生命總能找到出路。

他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小型溪流,水質清澈。經過簡單檢測,發現可以安全飲用。他貪婪地喝著水,感受著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身體。

夜幕降臨,陳宇在一個廢棄的休眠艙裡過夜。他點燃了一小堆火,看著跳動的火焰,心中百感交集。兩個世紀的休眠,世界已經改變,但他依然活著。

也許,這就是希望。

他對著火焰說道,即使人類消失了,生命依然會繼續。

第十二章:新的黎明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陳宇開始探索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他發現地球環境確實已經大大改善,天空幾乎恢複了正常的藍色,植被茂盛,各種動物重新占據了生態位。雖然大部分是新的物種,但已經不像災難剛發生時那樣怪異可怖。

他改裝了一輛太陽能電動車,開始了穿越大陸的旅程。他想去看看曾經的家,看看世界變成了什麼樣子。沿途,他發現了許多人類文明的遺蹟,但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

大自然正在慢慢吞噬這些遺蹟,將它們重新歸還給地球。

在曾經的北京城區,他驚訝地發現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已經開始在人類建築的廢墟中安家。它們看起來像是某種進化後的齧齒類動物,有著較高的智慧和社會性。

也許,新的智慧生命正在誕生。

陳宇心想。

在一個曾經的基因研究中心,陳宇有了驚人發現。他在地下儲藏室裡找到了一批儲存完好的人類胚胎和種子樣本。顯然,在

大閃光

事件發生前,有人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這個發現讓陳宇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決定留在這個研究中心,利用那裡的設備嘗試培育人類胚胎。雖然他不是生物學家,但休眠前學習的知識和研究中心的資料給了他信心。

經過數年的努力,陳宇成功培育出了第一批人類嬰兒

——

三個健康的男孩和兩個女孩。他們是在

大閃光

事件後出生的第一批人類。

陳宇成了他們的老師和守護者,教他們說話、讀書、寫字,告訴他們人類文明的曆史。孩子們稱他為

祖父,雖然他與他們冇有血緣關係。

在孩子們十歲那年,陳宇帶著他們回到了他最初醒來的地方。他指著遠處的山脈,對孩子們說:那裡曾經是我們的家,現在,這裡將是你們的家。

夕陽下,陳宇坐在山坡上,看著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嬉戲。他拿出那張已經泛黃的全家福照片,妻子和女兒的笑容依然清晰。

我們做到了。

他輕聲說道,人類文明冇有消失。

雖然他知道,重建人類文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他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地球給了人類第二次機會,陳宇相信,這一次,人類會更加珍惜這個藍色的家園。

在無儘的時間長河中,人類的存在或許隻是短暫的一瞬。但隻要希望不滅,生命就會延續。陳宇知道,他的使命已經完成,現在,該讓新一代的人類去探索這個重生的世界了。

而他自己,將留在這片山坡上,看著夕陽落下,回憶著過去的時光,等待著生命的最後時刻。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平靜和滿足。因為他知道,人類的故事,將在這個重生的地球上,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