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第一章

褪色的信箋

閣樓的蛛網在月光裡泛著銀光,林硯之的指尖掠過積灰的樟木箱。第三隻木箱底層,一疊泛黃的信箋突然墜落在地,邊角蜷曲如枯葉。

硯之親啟——鋼筆字跡力透紙背,末尾那枚褪色的火漆印讓她喉間發緊。這是周明謙的字跡,那個消失在2015年深秋的人。

最上麵的信寫於七年前,紙頁邊緣洇著茶漬。她記得那天是秋分,周明謙坐在圖書館靠窗的位置,指尖敲著《天體演化簡史》的封麵:等我從戈壁回來,帶你去看獵戶座流星雨。

窗外的白玉蘭落了滿地,和那年深秋的景象重疊。林硯之展開信紙,墨跡在時光裡暈成淡藍,像他最後消失的那片戈壁夜空。

手機在此時震動,螢幕跳出市美術館策展人的備註。她深吸一口氣將信箋塞進帆布包,鏡片後的目光掠過牆上的日曆——距離新銳藝術家聯展開幕還有四十天,而她負責的展區至今空著核心展品。

畫廊玻璃門倒映出她倉促的身影,揹包裡的信箋隨著步伐輕輕顫動,像某種沉睡的秘密正在甦醒。

第二章

戈壁的回聲

策展人陳姐的咖啡在桌上泛著白沫:硯之,周明謙的《星圖》係列真的找不到了

林硯之攪動著冷掉的拿鐵,杯壁凝滿水珠。七年前周明謙作為地質研究員消失在羅布泊時,他工作室裡三十幅未完成的星空油畫也隨之失蹤。那些畫本該是這次聯展的壓軸之作。

我再去他老家看看。她起身時碰倒了椅子,金屬腿在地板上劃出刺耳的聲響。

周明謙的老宅院在皖南山麓,木門上的銅環纏著鐵鏽。推開時揚起的塵埃裡,她看見西廂房的畫架上蒙著白布。掀開的瞬間,畫布上的獵戶座星雲正灼灼發光,顏料新鮮得像剛塗抹上去。

畫框背麵貼著張便利貼,還是周明謙慣用的檸檬黃:當參宿四的光抵達地球時,我在星軌等你。

手機突然彈出推送,天文頻道正在播報:參宿四超新星爆發,其光線經640光年傳播,今晚將首次抵達地球。

林硯之的指甲掐進掌心,畫布上的星雲彷彿在旋轉,將她拖回那個暴雨夜。周明謙渾身濕透地撞進畫室,懷裡抱著塊隕石切片:你看,這是來自火星的禮物。

雨點擊打天窗的聲音,此刻正和院外的山風重疊。

第三章

星軌密碼

市立圖書館的古籍部瀰漫著樟木香氣。林硯之將周明謙的信箋鋪在桌上,六封信的郵戳都來自不同的觀測站,從漠河到三亞,最後停在敦煌。

37°24′N,93°48′E——最後一封信的末尾寫著經緯度。她在地球儀上找到這個點,指尖落在羅布泊邊緣的無人區。

閉館音樂響起時,手機相冊突然自動彈出新照片。螢幕上是周明謙的工作台,散落的草稿紙上畫著奇特的星圖,角落標註著2023.10.17。這個日期,正是今天。

她衝出圖書館,秋夜的風捲著落葉撲在臉上。周明謙工作室的鑰匙還在她的鑰匙串上,七年未曾觸碰,金屬表麵已生出細密的銅綠。

推開門的瞬間,牆上的投影設備突然啟動,獵戶座的星圖在黑暗中緩緩旋轉。星軌交彙處,一個光點正沿著預設的軌跡移動,像有人在宇宙中留下了座標。

第四章

時間膠囊

投影螢幕突然亮起一行字:閣樓第三塊地磚下。

林硯之跌跌撞撞跑回閣樓,指甲摳著地板的縫隙。當那塊鬆動的地磚被掀起時,一個鏽跡斑斑的鐵盒滾了出來。盒內的防水袋裡,裝著一張2015年的天文台觀測證和半塊隕石。

隕石表麵刻著細小的星圖,與周明謙最後那封信的郵戳座標完全吻合。她突然想起他曾說過:每塊隕石都是時間的信使,帶著億萬年的故事。

美術館的燈光在深夜格外刺眼。林硯之將隕石放在展廳中央的旋轉檯上,手機裡的星圖投影剛好覆蓋在隕石表麵。當參宿四的光線穿過展廳天窗時,隕石內部的晶體開始發光,在牆上投射出完整的星軌——那正是周明謙失蹤前未完成的《星圖》最終版。

保安大爺的腳步聲從走廊傳來,林硯之躲在展櫃後,看見隕石的光芒裡浮現出模糊的人影。周明謙穿著衝鋒衣,手裡舉著相機,背景是羅布泊的星空:硯之,當你看到這束光時,我正在獵戶座的某個角落等你。

第五章

光年之外

開展當天,《星圖》展區前擠滿了人。林硯之站在隕石旁,看著參觀者對著牆上的星軌投影驚歎。陳姐遞來一杯熱可可:有人匿名送了這個。

一個密封的玻璃罐裡裝著數百張明信片,每張都印著不同的星空照片,郵戳遍佈全球。最底下那張的背麵,是周明謙的字跡:我在每個觀測過的星空下,都寄了一張明信片給你。

閉展時,一個白髮老人攔住她:你是林小姐周先生托我轉交這個。老人遞來的U盤裡,是周明謙在羅布泊拍攝的最後一段視頻。

畫麵裡的他站在觀測站的屋頂,身後是璀璨的銀河:硯之,當你看到這些時,我可能已經成為星圖的一部分了。但彆難過,抬頭看見獵戶座時,那就是我在揮手。

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林硯之站在展廳外,看著參宿四的光芒穿透雲層。手機突然收到一條來自未知號碼的簡訊,隻有一張照片——羅布泊的星空下,周明謙的笑臉與漫天星辰重疊,像他從未離開過。

隕石在展廳裡靜靜發光,彷彿真的成了連接兩個世界的信使。林硯之摸著冰涼的玻璃罐,突然明白有些告彆從不是終點,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於時光裡,如同那些跨越光年的星光,終會抵達等待的人眼中。

第六章

明信片裡的座標

玻璃罐裡的明信片在陽光下泛著柔光,林硯之數到第三百六十七張時,發現背麵除了星空,還藏著用紫外線筆寫的小字。她翻出多年前周明謙送的驗鈔燈,光束掃過紙麵,一串經緯度浮現出來——那是青海湖邊的一個小型天文台。

驅車前往的路上,秋景在車窗外鋪成金色的河。天文台的老台長早已等候在門口,遞來一本磨損的觀測日誌:明謙每年夏天都來這兒,說要記錄獵戶座的運行軌跡。日誌最後一頁貼著張照片,周明謙站在觀測鏡前,背後的黑板上畫著簡易星圖,旁邊標註著她的生日。

台長指著觀測鏡旁的木盒:他說如果有天你來,就讓你看這個。盒裡是捲成筒的畫布,展開後,竟是她七年前坐在圖書館窗邊的模樣,陽光透過髮絲落在《天體演化簡史》上,而畫的背景裡,獵戶座的星星正悄悄亮著。

回程時,車窗外的夕陽把雲朵染成緋色。林硯之忽然想起周明謙曾說:星星的光要走很多年才能到地球,就像有些思念,需要時間才能被看見。

第七章

畫室的秘密

整理周明謙的畫室時,林硯之在顏料架後發現了一扇暗門。樓梯儘頭的房間裡,整麵牆都貼著她的照片——大學時在畫展上皺眉的樣子,雨天裡抱著畫板奔跑的背影,甚至還有去年在美術館門口買咖啡的側影。

最角落的畫架上,一幅未完成的油畫蒙著防塵布。掀開的瞬間,她的呼吸驟然停滯:畫布上是羅布泊的星空,而星空下的沙丘上,兩個依偎的人影正仰著頭,左邊那個穿著她常穿的米色風衣,右邊的背影分明是周明謙。

畫框裡夾著張紙條,字跡帶著風沙的粗糙:總覺得該畫一幅我們一起看星星的畫,可總怕畫不出你眼裡的光。

手機在這時震動,是陌生號碼發來的彩信。照片裡,一塊刻著她名字的石頭被擺在沙丘上,背景是璀璨的銀河,時間顯示是七年前的今天——正是他失蹤的那天。

第八章

跨越時空的回信

美術館的留言簿上,開始出現奇怪的筆跡。有人用藍色鋼筆寫下:獵戶座的腰帶三星,今晚連成直線了,有人畫了個簡易的星圖,旁邊標著硯之快看。林硯之認出,那都是周明謙的字跡。

她試著在留言簿上回覆:你寄的明信片,我收到了第三百九十八張。第二天清晨,那行字下麵多了行小字:在納木錯湖邊寄的那張,背麵有你喜歡的格桑花。

她跑去翻玻璃罐,果然在第三百九十八張明信片背麵,看到了用指甲刻的小小花朵。陽光透過天窗落在明信片上,花瓣的影子竟慢慢變成了星軌的形狀。

深夜的展廳裡,隕石突然發出柔和的光。林硯之盯著牆上的星軌投影,輕聲說:我還記得你教我認的第一顆星,是天狼星。話音剛落,投影裡的天狼星突然閃爍了三下,像在迴應。

第九章

星圖的終點

陳姐在整理展品時,發現隕石底座下藏著個金屬盤。盤上刻著的星圖比之前的更複雜,邊緣標註著最終座標。林硯之對照天文軟件,發現那是北極星的位置,而對應的地麵座標,竟是她和周明謙第一次約會的山頂天文台。

趕到山頂時,已是深夜。天文台的觀測圓頂緩緩打開,多年未用的望遠鏡竟自動對準了北極星。林硯之湊到目鏡前,看到的卻不是星空——鏡頭裡映出的,是七年前的夏夜:年輕的周明謙正調試著望遠鏡,嘴裡唸叨著:等下讓你看北極星,它永遠指著北方,就像……就像我總能找到你。

望遠鏡突然轉動,畫麵切換成另一個場景:羅布泊的觀測站裡,他正對著攝像機說話,臉上帶著疲憊卻明亮的笑:硯之,如果哪天你看到北極星旁邊多了顆新星,那就是我在給你眨眼呢。

山風吹過,帶來鬆針的清香。林硯之抬頭望向夜空,北極星果然格外明亮,而它旁邊,一顆微弱的新星正悄悄閃爍。

第十章

永不褪色的故人

聯展最後一天,林硯之在展廳中央掛起了那幅未完成的《共看星空》。閉館前,一個揹著畫板的小女孩指著畫問:阿姨,這兩個人是在等流星嗎

不是,林硯之蹲下來,指著星空說,他們是在等星星的光,就像有些人雖然不在身邊,但他們的光會一直亮著。

小女孩指著隕石說:石頭在發光呢!林硯之轉頭,看見隕石的光芒裡,兩個模糊的人影正走向星空深處,手牽著手,背影越來越遠,最終化作兩顆緊緊相依的星。

閉館音樂響起時,林硯之在留言簿上寫下最後一行字:原來所謂故人,從不是消失了,而是變成了更恒久的存在。

走出美術館,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她抬頭看向獵戶座,忽然覺得那些星星的排列,像極了周明謙笑起來時彎彎的眼睛。手機震動,收到一條新簡訊,來自那個熟悉的未知號碼:

抬頭看看,我把我們的星圖,畫在了整個天上。

第十一章

星塵裡的約定

美術館閉館後,林硯之總在深夜收到快遞。包裹上的寄件人地址永遠是獵戶座旋臂,裡麵裝著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物件:一片來自塔克拉瑪乾的胡楊葉子,邊緣被風沙磨得圓潤;半塊凍土層裡挖出來的冰晶,裹著張紙條說這是漠河的冬天;甚至還有一捧帶著海水鹹味的細沙,標簽上寫著在三亞觀測時,撿了把星星的碎片。

她把這些東西裝進玻璃罐,擺在隕石旁邊。有天清晨,發現胡楊葉子上多了行鍼腳般的小字:記得你說想看沙漠裡的胡楊,它們枯死後能站三千年。林硯之摸著葉子上的紋路,突然想起大學時在圖書館,她隨口翻到的《植物圖鑒》裡,曾用紅筆圈出胡楊的詞條。

那晚的星軌投影格外清晰,她對著星空輕聲數:胡楊活一千年,死了站一千年,倒了爛一千年。那我們的約定,能等幾個千年投影裡的獵戶座突然旋轉起來,三顆亮星連成的直線,剛好指向玻璃罐的方向。

第十二章

畫裡的溫度

暗房裡的照片洗出來時,林硯之愣住了。上週在畫室翻拍的那張《共看星空》,底片邊緣竟多出圈光暈,像有人在暗房裡額外曝光過。放大後纔看清,光暈裡藏著細小的光斑,拚起來是2015.10.17——他失蹤那天的日期,也是她的生日。

她翻出七年前的生日蛋糕照片,發現蠟燭的火光形狀,竟和隕石今晚的光暈一模一樣。手機突然彈出天氣預警,說明天有百年一遇的極光,出現在本市緯度的概率極低。

是你在給我準備生日驚喜嗎她對著隕石笑,指尖觸到冰涼的石麵時,竟感到一絲微弱的暖意。第二天清晨,天邊果然泛出淡綠色的光,像有人在雲層上灑了把星塵。觀測站的朋友發來訊息:太奇怪了,這次極光的光譜,和你展廳裡那塊隕石的輻射光譜完全一致。

第十三章

散落的觀測日誌

市檔案館送來一箱舊物,說是周明謙當年寄存的。打開時,二十本藍色封皮的觀測日誌滾落出來,第一本的扉頁寫著送給硯之的星象手冊。

日誌裡記著每天的星象,也記著零碎的日常:今天在圖書館看到硯之在畫月亮,她把月暈畫成了粉色,原來她眼裡的月亮是甜的;下雨了,她的畫板冇帶傘,明天要偷偷在她包裡塞個防水袋;發現她看《天體演化簡史》時,總在關於‘恒星死亡’的章節折角,下次要告訴她,死亡隻是變成另一種光。

最後一本的最後一頁,字跡被水洇得模糊:沙塵暴要來了,衛星電話快冇電了。硯之,記住獵戶座的位置,我會在那裡……後麵的字被風沙磨成了空白,隻留下個淺淺的星號。

林硯之把日誌抱在懷裡,突然發現每本的封底都夾著片乾枯的花瓣,合起來剛好湊成一束完整的勿忘我。

第十四章

極光裡的重逢

極光出現的第三個夜晚,林硯之帶著隕石去了山頂天文台。觀測鏡對準夜空時,綠色的光帶裡突然浮現出清晰的影像:周明謙站在觀測站的屋頂,臉上結著霜,手裡舉著塊凍成冰的手機:硯之,這裡的極光好美,比你畫的粉色月亮還美……

影像裡的他突然咳嗽起來,背景裡傳來風聲的呼嘯:如果……如果我回不去了,記得看獵戶座的星雲,我把想對你說的話,都存在那裡了。

極光突然變亮,林硯之的影子被拉得很長,竟和影像裡他的影子慢慢重疊。她伸出手,指尖穿過光帶時,彷彿觸到了另一雙手的溫度。觀測鏡裡,兩個影子正並肩仰望著星空,像從未分開過。

下山時,她發現口袋裡多了個東西——是枚小小的銅質星章,背麵刻著永恒觀測者,正是當年天文台發給優秀研究員的勳章。

第十五章

星章的秘密

銅星章的背麵,刻著串微小的數字。林硯之對著放大鏡辨認,發現是串郵箱地址。發送郵件時,她猶豫了很久,最終隻寫了句:今天的極光,我看到了。

第二天清晨,收到了回信。冇有文字,隻有一張附件:那是她大學時丟失的素描本封麵,上麵畫著個歪歪扭扭的獵戶座,旁邊寫著明謙教我的第一幅畫。她早就以為這本子丟在了搬家的路上。

郵件的發送時間顯示是七年前,而接收時間卻是今天。林硯之盯著螢幕,突然想起周明謙曾說:宇宙裡的時間是彎曲的,說不定我們以為的過去,正在未來等我們。

她把星章彆在風衣上,去翻那箱觀測日誌。果然在第三本裡,找到了張素描本的內頁——畫著她丟本子時噘嘴的樣子,旁邊寫著:撿到啦,等她長大了再還給她。

第十六章

星光下的延續

聯展結束後,林硯之在美術館開了個小型星象課堂。每個週末,她都會帶著孩子們辨認星空,教他們用顏料畫星軌。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總問:林老師,那顆總跟著獵戶座的星星,是你的朋友嗎

是呀,林硯之指著天邊,他說會一直看著我們。

那天傍晚,小姑孃的媽媽送來幅畫:孩子畫了片星空,星空下站著個穿風衣的阿姨,旁邊有個模糊的身影舉著望遠鏡,天上的星星都長著笑臉。畫的背麵,用蠟筆寫著:老師說,故人會變成星星,那我們笑著看星星,他們就不會難過啦。

林硯之把畫掛在畫室的暗房裡,剛好在那幅《共看星空》的旁邊。夕陽透過窗戶照進來,兩幅畫的影子在牆上慢慢融合,變成一片完整的星空。

手機收到最後一條來自未知號碼的訊息,是段音頻。點開後,風沙聲裡傳來熟悉的聲音,輕輕哼著她大學時最喜歡的歌。哼到副歌時,他突然停下來,輕聲說:硯之,你看,星星在唱歌呢。

窗外的夜空,獵戶座正明亮地懸著,像個永不褪色的約定。

第十七章

星語的迴應

林硯之開始頻繁地在夜晚來到天文台,她總是坐在那個熟悉的位置,對著星空傾訴著這些年的思念與生活點滴。她會說起新的星象研究發現,也會聊聊課堂上孩子們那些天真有趣的問題。

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樣坐在那裡,突然,望遠鏡的鏡片上出現了奇異的反光,這些反光交織彙聚,竟組成了一串文字:我聽見了,你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聽見了,這裡的宇宙很美,我也很想你。

林硯之眼眶瞬間濕潤,她顫抖著伸出手,想要觸碰這些來自遙遠的迴音。

當晚回到家,林硯之在整理周明謙的觀測日誌時,發現了一本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小本子。本子裡畫滿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符號,還有一些像是計算公式的內容。經過一番仔細研究,她終於明白,這些符號和公式是周明謙用來嘗試與她建立跨越時空和距離聯絡的方法記錄。她這才驚覺,原來這麼多年,他從未停止過想和她對話的努力。

第十八章

永恒的觀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硯之在星象研究領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她的星象課堂也聲名遠揚,吸引了更多的人來瞭解宇宙星空。

在一個特彆的日子裡,林硯之帶領著一群學生來到山頂進行實地觀測教學。當夜幕降臨,繁星閃爍,獵戶座高懸天際。學生們興奮地辨認著星座,分享著自己的發現。

林硯之靜靜地站在一旁,望著那片熟悉的星空,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她知道,周明謙一直都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陪伴著她。或許在宇宙的某個角落,他也正透過望遠鏡望向地球,望向她。

觀測結束後,林硯之回到家中,她將那枚銅質星章、觀測日誌以及那些來自

獵戶座旋臂

的快遞物件,小心翼翼地擺放在一起。她拿起畫筆,開始創作一幅新的畫作,畫裡是一片璀璨的星空,星空下站著她和周明謙,兩人並肩仰望著天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畫完成後,林硯之把它掛在了畫室最顯眼的位置。從此以後,每一個夜晚,當她望向那幅畫,就彷彿能感受到周明謙的陪伴,感受到他們之間那份永恒不變的約定,如同夜空中的獵戶座,永遠明亮,永遠閃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