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1

紅警十七次後

淩晨三點的實驗室還亮著燈,林舟盯著螢幕上反覆跳動的紅色警告,指節因為攥得太緊而發白。全息投影裡,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模擬圖正以每秒三次的頻率閃爍著能量失衡的提示,這已經是他這個月第17次失敗了。

又炸了機械音突然在空蕩蕩的房間裡響起,林舟猛地回頭,看見桌角的老式收音機不知何時亮起了幽藍的光。那是台他從舊貨市場淘來的玩意兒,今天本該是被當作廢品處理的日子。

科技樹攀爬係統已啟用,當前節點:可控核聚變初步穩定。收音機的喇叭裡傳出電流聲,緊接著,一行行數據流憑空出現在林舟眼前,像極了他常看的網文裡的係統麵板,檢測到宿主第17次模擬失敗,觸發優化方案:磁場約束係數修正為0.731,注入速率調整為脈衝式,3...2...1...執行。

林舟的手指幾乎是本能地在操作檯上飛舞,當最後一個參數輸入完畢,全息投影裡的反應堆突然安靜下來。淡藍色的等離子體像被馴服的野獸,在磁場中穩定地旋轉,能量輸出曲線平滑得像湖麵——這是他過去三個月做夢都想看到的畫麵。

這不可能...他喃喃自語時,收音機又說話了:下一個節點:小型化應用。提示:軍工訂單已生成,要求六個月內交付艦載核聚變裝置。

半年後,南海某軍港。當塗著海洋藍的新型驅逐艦緩緩駛出船塢時,林舟站在觀禮台上,看著艦島頂部那不起眼的圓形裝置,突然想起係統啟用那天的話。

為什麼是我他曾這樣問過。

因為你在三年前的網文草稿裡,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一天,能親手把科幻裡的東西造出來就好了’。

海風掀起他的衣角,遠處的海麵上,無人機群正組成星辰大海的字樣。林舟摸了摸口袋裡的舊收音機,它現在安靜得像塊普通的金屬,但他知道,下一個節點已經解鎖——螢幕上剛剛彈出的太空電梯材料研發提示,正泛著熟悉的幽藍光暈。

2

艦載核心的藍焰

艦載核聚變裝置的組裝車間裡,金屬碰撞聲和機械運轉聲交織成一片。林舟戴著防輻射手套,指尖拂過反應堆最核心的環形磁場發生器——這東西比他最初設計的縮小了整整七成,表麵覆蓋著一層泛著珍珠光澤的新型合金,那是係統給出的海霧鋼配方的成果。

林工,第七次壓力測試準備就緒。對講機裡傳來總裝工程師的聲音。

林舟點頭示意,目光落在控製檯的螢幕上。上麵除了常規的壓力、溫度參數,還有一行隻有他能看見的係統提示:【臨界閾值:147MPa,建議注入5%氘氚混合氣體緩衝】。

當壓力指針緩緩爬向紅色警戒線時,車間裡的呼吸聲彷彿都停滯了。就在指針即將越過147的瞬間,林舟按下了注入閥。環形發生器中心突然騰起一團幽藍的火焰,不像常規燃料那樣跳躍,而是穩穩懸浮在磁場中,像一塊被精心雕琢的藍寶石。

穩定了!有人低呼。

林舟卻盯著係統麵板上新跳出來的文字:【檢測到軍方雷達波段異常,座標北緯19°,東經113°,疑似外部觀測】。他心裡一緊,抬頭看向窗外——港口的防波堤外,一艘偽裝成科考船的白色船隻正不緊不慢地遊弋。

他們怎麼會知道這裡的進度總工程師皺起眉。

林舟冇說話,隻是默默調出係統的另一項功能:【光學隱身模塊(艦載版),是否啟用初步調試】。他指尖在虛擬鍵盤上敲下確認,車間外的海麵上,那艘白色船隻的雷達螢幕上,原本清晰的驅逐艦輪廓突然變得模糊,像被一層水幕罩住,最終化作一片雜波。

消失了監控室裡傳來驚訝的呼聲。

林舟望著控製檯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忽然想起係統啟用那天收音機裡的話。原來所謂的黑科技覺醒,從來不止是造出東西那麼簡單——當藍焰在艦載核心裡穩定燃燒時,它照亮的,還有科技背後那些無聲的暗戰。

這時,舊收音機的電流聲又在口袋裡響起,這次的提示簡潔明瞭:【下一站:同步軌道。】

3

軌道上的螢火蟲

同步軌道空間站的對接通道裡,林舟的宇航服頭盔映出地球的弧線。淡藍色的大氣層在舷窗外流動,像一層被拉伸的綢緞,而他腳邊的金屬箱裡,裝著比這更令人心跳的東西——小型化核聚變推進器的核心部件,代號螢火蟲。

林博士,國際空間站那邊發來了第三次詢問,問我們攜帶的實驗設備具體參數。通訊器裡傳來地麵指揮中心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林舟瞥了眼係統麵板:【檢測到國際空間站A段艙體存在異常信號源,疑似數據探針】。他按下通訊器:回覆他們,常規材料抗壓實驗設備,符合國際合作協議條款。

當對接艙門緩緩打開時,兩名金髮宇航員迎了上來,目光有意無意地掃過他手裡的金屬箱。林舟不動聲色地啟動了箱子表麵的微型乾擾器——這是係統根據光學隱身模塊衍生出的新功能,能讓任何試圖掃描內部的設備隻得到一堆亂碼。

聽說你們的地麵實驗有了突破性進展其中一名宇航員笑著搭話,手指卻在平板電腦上快速滑動。

林舟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微型攝像頭,突然指向窗外:看那裡,極光帶正在北移。趁著對方轉頭的瞬間,他已通過係統調出空間站的結構藍圖,紅色標記正閃爍在通風管道的某個節點——那裡藏著信號源的具體位置。

深夜的實驗艙裡,林舟拆開通風口的格柵,果然發現了一枚米粒大小的晶片。係統彈出提示:【北約製式竊密裝置,已自動反向追蹤信號源】。他將晶片扔進特製容器,轉身看向螢火蟲推進器的測試台。

當推進器啟動的瞬間,淡綠色的離子流在真空艙裡劃出一道細線,推力數據瞬間突破了現有航天發動機的理論上限。係統麵板上,進度條悄然跳動:【太空電梯材料強度測試前置條件:滿足】。

通訊器突然響起急促的警報聲,地麵指揮中心的聲音帶著驚慌:林博士,監測到三顆不明衛星正在快速接近!

林舟看向舷窗外,三個光點正劃破黑暗。他摸了摸胸口——那台舊收音機此刻正通過宇航服內置通訊器低語:【機甲外骨骼原型機數據已加載,需要試試嗎】

窗外的地球依舊安靜旋轉,而軌道上的暗湧,纔剛剛開始。

4

機甲骨骼的金屬聲

不明衛星的信號頻率在林舟的視網膜投影上跳動,像一群躁動的蜂群。係統將衛星軌道參數拆解成三維模型,最外側那顆正以每秒7.9公裡的速度俯衝,外殼反射的太陽光在漆黑的太空裡劃出刺眼的軌跡。

是動能武器。林舟猛地扯下宇航服手套,指尖按在實驗艙的緊急介麵上。係統提示如潮水般湧來:【機甲外骨骼(輕量化試驗型)啟動,骨骼同步率89%,能源接駁艦載核反應堆剩餘功率】。

金屬骨骼從實驗艙的收納架上自動展開,關節處的液壓桿發出嗤的泄壓聲。林舟套上外骨骼時,感覺像被一層冰涼的鎧甲裹住,每塊肌肉的發力都被傳感器捕捉,通過微型電機放大十倍——他試著抬起手臂,合金材質的機械臂竟帶著他輕鬆躍過兩米高的設備架。

第一顆衛星距離空間站還有30秒接觸。地麵指揮中心的聲音帶著電流雜音。

林舟抓起牆角的鐳射切割器,外骨骼的輔助係統已自動計算出最佳攔截角度。他衝出實驗艙,腳底下的磁吸裝置牢牢扣住空間站外壁的金屬網格,機械關節在真空中發出沉悶的運轉聲。

當衛星的輪廓在視野裡越來越清晰時,他啟動了切割器。翠綠的鐳射束在黑暗中撕開一道裂口,精準命中衛星的推進模塊。那團金屬火球在距離空間站三公裡處炸開,碎片像流星雨般掠過舷窗。

第二顆在繞後!

林舟轉身時,外骨骼的腰部關節突然發出刺耳的摩擦聲——係統彈出紅色警告:【左髖關節磨損率超標,同步率降至65%】。他咬了咬牙,任由機械臂帶著身體在空中翻滾,避開衛星撞來的軌跡,同時按下切割器的最大功率按鈕。

鐳射束切開衛星外殼的瞬間,他看清了裡麵的東西——不是炸藥,而是密密麻麻的微型探測器,像撒向太空的種子。

是想汙染空間站的外部設備。林舟皺眉的瞬間,外骨骼的肩部突然彈出一張電磁網,將四散的探測器牢牢兜住。係統提示:【回收完成,可逆向解析其通訊協議】。

最後一顆衛星在遠處懸停,像在觀望。林舟的外骨骼突然劇烈震顫,頭盔裡的舊收音機發出斷斷續續的電流聲:【檢測到...太空電梯...材料樣本...在月球基地...被攔截...】

他抬頭望向月球的方向,那顆銀白色的星球在漆黑的天幕上沉默著。外骨骼的能源指示燈開始閃爍,艦載核反應堆的功率正在快速消耗。

林博士,月球科考站發來緊急通訊,說他們攜帶的‘碳奈米管纖維’樣本被不明武裝奪走了。

林舟看著自己佈滿劃痕的機械臂,金屬關節轉動時,漏出了裡麵閃爍的線路——像極了人類結痂的傷口。係統麵板上,新的座標正在閃爍:【月球背麵,沙克爾頓環形山】。

舊收音機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度:爬科技樹,從來都要踏過荊棘。

5

月塵下的光纖

月球車的履帶碾過沙克爾頓環形山的月塵,揚起一片銀灰色的霧。林舟摘下頭盔,冰冷的月麵輻射讓他裸露的皮膚泛起細密的雞皮疙瘩——機甲外骨骼的能源核心還在發燙,那是剛纔突破不明武裝封鎖時,強行過載留下的痕跡。

樣本追蹤信號就在前麵三百米。係統的提示音比在空間站時更清晰,彷彿能穿透月球稀薄的大氣層。林舟按下外骨骼的輕量化模式,機械關節收縮成緊貼身體的流線型,腳步聲在寂靜的月麵上傳出很遠。

環形山的陰影裡突然閃過幾道紅外光點。林舟側身翻滾的瞬間,數道鐳射束擦著他的肩甲掠過,在月岩上燒出焦黑的凹痕。他認出那些武裝人員穿的外骨骼——和他身上這套有著相似的關節設計,隻是更笨重,肩部印著某跨國科技集團的標誌。

把碳奈米管纖維交出來,我們可以當冇見過你。擴音器裡傳出生硬的中文,帶著電流的雜音。

林舟冇應聲,隻是啟用了外骨骼的隱藏功能。係統麵板上,光學隱身的進度條快速填滿,他的身影在月塵的掩護下漸漸變得透明,隻有機械關節摩擦的細微聲響還在空氣中震盪。

他繞到武裝人員身後時,正好看見他們正用鐳射切割裝樣本的特製容器。那束光纖般的材料暴露在月麵陽光下,泛著彩虹般的光澤——這是建造太空電梯的關鍵,強度是鋼材的百倍,重量卻隻有同體積鋁的十分之一。

係統,計算切斷容器鎖釦的最佳角度。林舟低聲說。

【已生成方案:利用月麵低重力,施加3.7牛的橫向力即可脫離】。

林舟猛地撞向最近的武裝人員,外骨骼的肘部撞在對方的控製模塊上。那人的外骨骼瞬間失控,像堆散架的積木倒在月塵裡。趁著其他人轉身的間隙,他抓住容器的提手,按係統給出的角度猛地一拽——容器應聲脫落,他轉身就往月球車的方向跑。

身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還有擴音器的怒吼:攔住他!那是我們花了十年才接近的技術!

林舟跳上月球車時,係統突然彈出新的提示:【檢測到樣本內部藏有定位器,是否啟動奈米級清除程式】。他毫不猶豫地確認,同時踩下加速踏板。月球車的引擎噴出淡藍色的離子流,在月麵上留下兩道筆直的軌跡。

當月球車駛入己方科考站的防護罩時,林舟纔打開容器。那束碳奈米管纖維在燈光下舒展,像活過來的銀色絲帶。係統麵板上,太空電梯的項目進度第一次突破了50%。

舊收音機的聲音從外骨骼的通訊器裡傳來,帶著一絲欣慰:還記得第一次在實驗室看到核聚變成功時的樣子嗎

林舟看著窗外地球的方向,那顆藍色星球此刻像枚安靜的寶石。他摸了摸胸口的收音機,突然明白所謂的黑科技覺醒,從來不是某一項技術的突破——而是當碳奈米管在月塵裡閃著光,當每個普通人都開始相信不可能終會變成能時,科幻就已經照進了現實。

係統的新提示跳了出來,背景是深藍色的宇宙:【下一站:地月同步軌道,太空電梯奠基點】。

6

天梯奠基的藍光

地月同步軌道的施工平台像一枚懸浮的金屬指環,直徑足有千米。林舟站在平台邊緣,腳下是旋轉的地球,頭頂是寂靜的月球,而他手中的碳奈米管纖維正隨著慣性微微浮動,像係在天地間的第一根絲線。

材料強度測試第三次確認:達標。通訊器裡傳來聯合科考隊的聲音,這次帶著明顯的激動,全球十七個地麵基站已準備就緒,隻等你的指令。

林舟看向係統麵板,太空電梯項目的進度條停在99%,最後1%的節點閃爍著——【錨點能量校準】。他身後,數百根碳奈米管纖維已通過專用發射器連接到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衛星,另一端則固定在月球背麵的基站,像一張橫跨地月的銀色蛛網。

突然,施工平台的警報器發出刺耳的尖鳴。係統彈出紅色警告:【檢測到強電磁脈衝信號,來源:地球同步軌道西側,疑似反衛星武器】。

林舟猛地回頭,隻見遠處的黑暗中爆發出一團白光,緊接著,平台的控製係統螢幕瞬間黑屏。他耳邊傳來各國工程師的驚呼:通訊中斷!纖維張力失控!

啟動備用能源,切換手動校準模式。林舟大喊著衝向中央控製檯。外骨骼的能源核心發出嗡鳴,將剩餘功率全部導入校準裝置。他的視網膜上,係統正以毫秒級速度計算著每根纖維的張力參數——有的纖維因電磁脈衝出現鬆弛,有的卻在過載拉伸,像即將繃斷的琴絃。

第三十七根纖維張力超過臨界點!

林舟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舞,外骨骼的輔助係統將他的操作速度提升三倍。當他按下能量注入鍵的瞬間,施工平台的核心裝置突然亮起幽藍的光芒,這束光順著碳奈米管纖維一路延伸,像注入血管的能量,瞬間傳遍整個蛛網結構。

鬆弛的纖維重新繃緊,過載的纖維恢複穩定。地球與月球之間,那道銀色的線在藍光中微微發亮,彷彿有了生命。

通訊恢複了!有人歡呼。

林舟喘著氣,看向螢幕上重新跳動的參數。係統麵板上,最後1%的進度條終於填滿,一行新的文字緩緩浮現:【太空電梯奠基完成,解鎖:星際航行模塊】。

舊收音機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這次不再是機械的電流聲,而是帶著清晰的溫度:你看,當第一根纖維連接天地時,科幻就成了腳下的路。

林舟低頭看向地球,雲層之下,他彷彿能看到實驗室的燈光,看到艦載核心的藍焰,看到月塵中閃光的纖維。而抬頭時,深藍色的宇宙裡,新的座標正在閃爍——那是比地月更遠的地方,是係統從未展示過的星域。

施工平台的廣播突然響起,播放著來自地球的訊息:全球各地的觀測站都在轉播太空電梯的畫麵,無數人舉著螢幕,仰望著這道連接天地的光。

下一站,林舟輕聲說,彷彿在對自己,也在對整個宇宙,星辰大海。

7

星圖上的新座標

星際航行模塊的啟動聲像一陣遙遠的潮汐,在林舟的腦海裡迴盪。當他再次睜開眼時,施工平台的舷窗外,星圖正以立體投影的形式緩緩展開——不再是教科書裡模糊的示意圖,而是佈滿了閃爍的光點,每個光點旁都標註著精確的距離和行星參數。

這是...係統解鎖的宇宙地圖林舟伸手觸碰其中一顆散發著橙光的恒星,投影立刻彈出詳細數據:【南門二星係,距離4.2光年,存在潛在宜居行星】。

舊收音機的聲音帶著笑意:爬完地月的科技樹,該看看更遠的地方了。

這時,地球指揮中心的通訊突然接入,聲音急促得像在奔跑:林博士,國際聯合航天局剛剛發來請求——他們的深空探測器在柯伊伯帶失聯了,最後傳回的畫麵裡,有疑似外星飛船的輪廓。

林舟的目光立刻鎖定星圖邊緣的灰色區域。係統自動放大那片空域,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帶像撒在黑絲絨上的碎鑽,而其中一顆直徑百公裡的矮行星背後,隱約能看到能量護盾的藍色光暈。

【檢測到非人類文明能量特征,技術等級:Ⅲ型初期】。係統的提示帶著罕見的嚴肅。

我們的星際飛船還在原型階段...林舟看向平台另一側的飛船建造艙,那裡停著一艘銀灰色的梭形飛行器,核聚變推進器的外殼還帶著未冷卻的溫度——這是他用太空電梯的剩餘材料趕製的,原本計劃用於地月航線測試。

但他們的探測器上,有我們提供的碳奈米管防護罩。林舟突然想起什麼,調出探測器的設計圖,係統,能解析防護罩傳回的最後信號嗎

【正在逆向追蹤...信號片段提取成功:對方似乎在掃描太陽係的資源分佈】。

林舟的手指在星圖上快速滑動,外骨骼的輔助係統幫他計算著最短航線。當他選定南門二星係的座標時,係統突然彈出警告:【當前飛船續航僅支援單程1.5光年,需升級曲率引擎模塊】。

曲率引擎

就是讓空間像紙一樣摺疊。舊收音機的聲音變得輕快,還記得你第一次在網文中寫‘超光速旅行’時,用的就是這個設定嗎

林舟愣住了。他想起大學時在宿舍裡敲下的文字,那些被嘲笑不切實際的幻想,此刻正以數據流的形式在他眼前展開:【曲率引擎核心材料:奇異物質,提取座標:中子星J0740 6620】。

飛船建造艙裡,機械臂開始自動更換推進器部件。林舟看著舷窗外的柯伊伯帶,那裡的能量護盾還在閃爍,像在發出無聲的挑釁。

指揮中心,他按下通訊器,聲音平靜卻堅定,準備發射‘先驅者一號’,目標:中子星。

星圖上,從地球到中子星的航線被標上了醒目的紅線,像一根刺破黑暗的箭頭。舊收音機輕輕震動,傳來最後一句提示:

科幻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夢,隻是需要有人先邁出第一步。

飛船的引擎開始預熱,淡紫色的等離子體在尾部凝聚。林舟知道,這一次,他要爬的科技樹,早已伸向了宇宙的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