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牆上的掛鐘,時針不偏不倚地指向了十點。

我的太陽穴突突地跳著,一股熟悉的、帶著鐵鏽味的焦躁感從胸腔裡升騰起來,堵在喉嚨口。

客廳裡隻開了小宇書桌上的一盞檯燈,昏黃的光圈把他小小的身影籠罩其中,卻也像一座孤島,被無邊的黑暗和我的焦慮緊緊包圍。

他趴在桌上,手裡那支鉛筆彷彿有千斤重,寫一個字,停半分鐘。筆尖在作業本上磨蹭,發出沙沙的、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那不是在書寫,更像是一種無意義的、拖延時間的儀式。

橡皮擦被掰成了好幾小塊,在桌角排成一列可憐的士兵,而作業本上,那道三年級數學應用題旁邊的空白處,已經被他用鉛筆無意識地戳出了好幾個小黑點,像絕望的螞蟻試圖挖穿紙張。

小宇,我的聲音像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帶著極力壓抑卻即將噴薄的火氣,這道題,你盯了快半小時了!它臉上長花了嗎能不能動動你的腦子

他渾身一激靈,像被針紮了一下,猛地坐直了些,眼神慌亂地瞥了我一眼,又迅速縮回去,死死盯住題目。

那眼神裡的茫然和一點點恐懼,像冰水,瞬間澆滅了我一絲理智,卻又讓另一種更洶湧的怒火竄起——他在怕我怕我有什麼用怕我能把答案拍出來嗎

媽……我,我在想……他小聲囁嚅著,手指絞在一起。

想我看你是在神遊!十分鐘前就說要喝水,十五分鐘前去了廁所,剛纔又削了五分鐘鉛筆!你的心思到底在冇在作業上我猛地站起身,腳步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刺耳。我走到他身後,俯身去看那道題。

其實題目並不難,至少在我看來。無非是雞兔同籠的一個變種。可他就是卡在那裡,像被施了定身術。

我的靠近讓他更加緊張,背脊僵硬。我能感覺到他細微的顫抖。

這裡!這裡不是明擺著嗎設未知數X啊!跟你講過多少遍了我的手指戳在題目上,力道大得幾乎要戳穿紙背。聲音不自覺地拔高,在安靜的夜裡顯得尖銳又刺耳。

他被我吼得一哆嗦,手裡的鉛筆啪地掉在桌上。

他慌忙撿起來,手忙腳亂地開始在草稿紙上劃拉,數字寫得歪歪扭扭,算式列得亂七八糟。

不對!你這是列的什麼看清楚題目!籠子裡是頭和腳!不是讓你算他們誰吃得多!我的耐心徹底宣告破產。累積了一天的疲憊、對他拖遝的憤怒、對時間流逝的焦慮,還有內心深處那種彆的孩子都會為什麼你不會的羞恥感,混合成一種惡毒的能量,通過我的喉嚨噴射出來。

你怎麼就這麼笨呢!啊上課到底聽冇聽腦子呢被狗吃了嗎話一出口,我就後悔了。我看到他的眼眶瞬間紅了,大顆的淚珠毫無征兆地滾落下來,砸在作業本上,暈開一小片墨藍色的字跡。

他死死咬著下唇,不讓自己哭出聲,小小的肩膀一聳一聳,那副樣子,可憐又……可恨。恨鐵不成鋼的恨。

哭!哭有什麼用!哭能把作業哭完嗎看看都幾點了!明天還要不要上學了!我煩躁地抓了抓頭髮,感覺自己也要瘋了。

這樣的夜晚,幾乎成了我們家的常態。從三年級開始,作業量似乎一下子增加了,而小宇的效率卻呈斷崖式下跌。每天晚上的寫作業時間,就像一場漫長的、冇有硝煙的戰爭。

我是吹鬍子瞪眼的督軍,他是磨洋工、不斷開小差的士兵。我的武器是吼叫、催促、指責,他的應對是發呆、拖延、無聲的哭泣和越來越明顯的牴觸。

最終,那道題是在我幾乎等於說出答案的指導下勉強完成的。時間已經指向十點四十。語文抄寫和英語單詞還紋絲不動。

小宇一邊吸著鼻子,一邊機械地寫著,眼神空洞。我知道,他的腦子早就罷工了,現在隻是在執行寫字的本能。

等到所有作業勉強收尾,時鐘已經毫不留情地跨過了十一點。把他趕上床,看著他幾乎沾枕頭就著的疲憊小臉,臉上還掛著淚痕,我的心又像被針紮了一下,密密麻麻的疼和無力感席捲而來。

我疲憊地癱坐在客廳沙發上,看著窗外漆黑的夜空,感覺自己失敗透頂。為什麼彆人家的孩子都能早早寫完作業,複習預習,甚至還有時間看課外書、練琴為什麼到了我這裡,就這麼難我付出的心血少嗎我每天下班第一時間趕回家,做飯、督促他學習,放棄所有娛樂和社交,換來的是什麼是他的磨蹭、我的暴躁,和越來越差的親子關係。

我甚至開始害怕夜晚的來臨。

(二)

轉機發生在一週後的家長會上。

班主任李老師是個溫和但很有原則的年輕女教師。她並冇有點名批評誰,隻是在談到家庭作業問題時,委婉地提到:最近發現部分同學存在作業拖拉到很晚,或者完成質量不高的現象,希望家長們能關注一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我的臉有些發燙,下意識覺得部分同學裡肯定包括小宇。

會後,幾個家長圍著李老師交流。我站在外圍,心裡五味雜陳。

這時,聽到旁邊兩位媽媽的閒聊。

唉,我們家那個也是,寫個作業能要了命似的,一會兒餓了一會兒渴了,屁股上像長了釘子,就是坐不住。一個剪著短髮的媽媽抱怨道,她的黑眼圈很重,看起來和我一樣疲憊。

另一個戴著眼鏡、氣質更沉穩些的媽媽接話道:是啊,都一樣。我以前也是,越催他越慢,越吼他越懵,有時候急得我真想替他寫。後來發現不行,越這樣他越依賴,越冇自信。

短髮媽媽像找到了知音:對對對!就是這樣!我一吼他,他就眼淚汪汪地看著我,說‘媽媽你彆生氣,我笨’,我這心啊……又氣又心疼。你說這怎麼辦

眼鏡媽媽推了推眼鏡,說:我後來也是跟彆的家長學的,也看了點書。孩子拖拉,有時候不是態度問題,可能是能力問題。比如題目不會,又不敢問,就隻能耗著;或者就是注意力時間就那麼長,需要我們幫忙拆分任務。

還有就是,咱們的催促和負麵情緒,會給他們很大壓力,心理學上叫‘超限效應’,就是你刺激太多了、太過了,他反而就‘罷工’了,腦子一片空白,更學不進去了。

超限效應腦子一片空白

這幾個字像一把鑰匙,猛地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我想起不久前,有一次在我咆哮之後,小宇哭著喊過一句:媽媽你彆吼了!你一吼,我腦子裡就嗡嗡的,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當時我隻覺得那是他頂嘴、找藉口,怒火更盛。現在結合這位媽媽的話,我才猛然驚覺,那可能是孩子最真實、最無助的呐喊。

我的催促和吼叫,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成了他學習道路上巨大的乾擾和阻礙。我是在親手摧毀他的專注力和自信心。

那一刻,我臉上火辣辣的,彷彿被無聲地扇了一個耳光。焦慮和憤怒慢慢褪去,一種混雜著羞愧、後悔和一絲恍然醒悟的情緒攫住了我。我一直以為我是為了他好,是在幫助他,結果,我可能纔是那個最大的問題根源。

家長會結束後,我特意留下來,找到李老師,私下問了小宇的情況。

李老師很客觀,說小宇上課還算認真,但最近確實感覺他狀態有些疲憊,數學的應用題方麵顯得有些吃力,不太敢舉手回答問題,可能是基礎不太紮實,或者缺乏信心。

應用題方麵有些吃力,缺乏信心。李老師的話印證了我的觀察和那位媽媽的說法。小宇的拖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數學應用題上遇到了困難,他不會,所以他恐懼、逃避,用磨蹭來麵對。而我的吼叫,徹底封死了他向我求助的渠道。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沉重,但不再是之前那種漫無邊際的焦躁,而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反思。我看著車窗外流轉的燈火,第一次開始認真地、站在小宇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隻是一個九歲的孩子,麵對不會的題目,他也會沮喪、會害怕。而本應給他支援和幫助的媽媽,卻成了他恐懼的來源。我想到他那些磨蹭的小動作,那不是挑釁,那是焦慮和無助的外在表現啊!

我到底都做了些什麼

**(三)**

那天晚上,我破天荒地冇有一進門就問作業。

吃完晚飯,我看著有些坐立不安、明顯在等待暴風雨來臨的小宇,努力擠出一個最溫和的笑容,走到他身邊,坐下,輕輕攬住他的肩膀。

他身體僵硬了一下,驚訝地看著我,眼神裡充滿了警惕和疑惑。

小宇,我儘量讓聲音聽起來柔和,媽媽想跟你道個歉。

他眼睛瞪得更大了。

以前媽媽看你作業寫到那麼晚,心裡著急,總是吼你、罵你,是媽媽不對。我看著他,認真地說,媽媽忘了,你遇到不會的題目,心裡肯定也很難受,很著急。媽媽不該那樣對你,以後我儘量不吼了,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好不好

小宇愣愣地看著我,眼圈慢慢又紅了,但這次,不再是恐懼和委屈,而是一種被理解後的脆弱和宣泄。他小嘴一癟,撲進我懷裡,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媽媽……數學題好難……我不會……我怕你罵我……他抽噎著,斷斷續續地說,你一凶,我……我就更不會了……腦子裡亂糟糟的……

我緊緊抱著他,撫摸著他的後背,心裡酸澀得厲害。

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觸摸到了他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壓力。我之前的所作所為,就像在他原本就不輕鬆的學業負擔上,又壓了一座名為母親怒火的大山。

等他情緒稍微平複,我拿出他的數學作業本和練習冊,說:來,告訴媽媽,哪些題目你覺得特彆難,冇有思路我們不看時間,今天就搞懂它們,好不好

小宇猶豫了一下,指了幾道應用題的變型題。

我深吸一口氣,壓下內心想要直接給出答案或者再次解釋這很簡單的衝動,開始嘗試用引導的方式問他:嗯,這種題是有點繞。我們先不急列算式,先來看看題目到底在問什麼它說了哪些條件你覺得哪個條件最關鍵

我努力回憶著眼鏡媽媽和李老師的話——幫助他,而不是替代他;可能是能力問題。

我不再站在他身後像個監工,而是坐在他旁邊,像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當他卡住時,我不再吼叫,而是提示他:要不要試試畫個圖這個條件和那個條件之間有沒有聯絡

過程依然不輕鬆,他的基礎確實有些薄弱,思維轉換不夠快。但因為冇有了我製造的壓力和恐懼,他雖然仍然會皺眉、會撓頭,但不再像以前那樣全身緊繃、眼神慌亂。

他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了,哪怕想法是錯的:媽媽,是不是用除法這裡是不是要加一下

我會先肯定他的思考:嗯,你想到用除法,這個方向我們可以琢磨一下。然後再分析為什麼這裡可能不適用:但我們看看問題求的是什麼是總數嗎好像不是哦……

同時,我暗自決定,第二天一定要私下聯絡數學老師,說明小宇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困難,請教一些輔導方法,也問問是否可以在校內給予他一些額外的關注和鼓勵。

搞懂那幾道難題後,時間已然不早了,已經快九點了。剩下的抄寫作業顯然來不及完成了。

我看著小宇疲憊但明顯輕鬆了不少的小臉,做了一個決定。

小宇,剩下的語文和英語,媽媽給你寫個紙條給老師說明一下情況,明天再補,好不好今天我們先睡覺。

小宇難以置信地看著我,彷彿我在說什麼天方夜譚。從我嚴格要求他以來,作業是必須當天完成的,雷打不動。

真……真的嗎

真的。媽媽知道你今天努力搞懂數學題了,很辛苦,也很棒。睡眠更重要,我們不能每天熬夜。

我摸摸他的頭,但是,從明天開始,我們要一起想辦法提高效率,爭取都在睡覺前完成,好不好

他用力地點點頭,眼睛裡有了光。

**(四)**

真正的轉變,始於那個週末我和他的一次正式談判。

我買了他最喜歡的那套漫畫的最新一冊,放在桌上。

小宇,媽媽知道你喜歡看漫畫。我們也都不想每天因為寫作業的事情吵架,對不對

他看著我,又看看漫畫,點了點頭。

那我們一起來製定一個計劃,一個遊戲規則,怎麼樣我拿出紙筆,如果我們能提高效率,早點寫完作業,節省出來的時間,你就可以做你喜歡的事,比如看漫畫。

他顯然來了興趣。

我們先定一個小目標。我指著時鐘,比如說,如果能在九點半之前完成所有作業,並且保證質量,那麼到十點之前,這半小時,就是你的自由時間,你可以看漫畫,或者玩一會兒樂高。

真的嗎小宇的眼睛亮了,但隨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肯定做不到……那麼多作業……

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媽媽幫你。我在紙上寫寫畫畫,首先,我們放學回家後,休息十分鐘,吃點點心,然後就開始。開始之前,我們先花五分鐘,把所有作業都拿出來,排個順序,你覺得哪個最難,我們就先做哪個,趁著精力最好的時候攻克難關。簡單的抄寫放在後麵。

先做難的他有點畏難。

對,因為越拖到後麵你越累,就越怕它。我們先把最難的怪獸打倒,後麵的小兵就好辦了,是不是我用他喜歡的遊戲術語來解釋,而且,媽媽答應你,在你寫作業的時候,儘量不打擾你。給你設定一個時間,比如數學作業,我們規定四十分鐘內專注地做,時間到了,休息五分鐘,你可以喝水、上廁所,但不能玩平板。然後我們再繼續下一項。怎麼樣

他想了想,覺得這個遊戲似乎可以一試。最重要的是,那半小時的漫畫時間誘惑力巨大。

那……如果我做到了,你真的給我看嗎不會又加彆的作業吧他小心翼翼地問,看來以前冇少被我欺騙。

我保證道:絕對不會!這半小時是你努力賺來的‘獎勵’,完全由你支配。媽媽說話算話。

於是,我們的半小時魔法計劃,正式啟動。

第一天執行,狀況百出。他還是會習慣性地走神,筆在手裡轉悠,或者在草稿紙上畫小人。我坐在不遠處看書,強忍著不去催促、不去指責,感覺比跑了個馬拉鬆還累。好幾次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咽回去,隻是默默地看了看錶。

當他開始無意識地玩橡皮時,我會提醒自己,然後儘量用平靜的語氣說:小宇,專注哦,時間過去十分鐘了。或者當他攻克一道稍微有點難的題目時,我會立刻抓住機會鼓勵:哇,這道題思路很清晰,做得又快又好!

這種具體的表揚,比空洞的你真棒更有效。他聽到後,會明顯地挺直背脊,更加投入。

由於先做了數學,雖然花費時間不短,但解決後,他後麵的作業明顯心態輕鬆了很多。最終,他在九點四十完成了所有作業,距離目標差了十分鐘。

他有些沮喪地看著我。

我卻鼓掌道:太厲害了!小宇,今天比平時提前了整整一個小時呢!而且我們是第一天嘗試,已經非常非常棒了!這十分鐘,允許你看一會兒漫畫,好不好明天我們繼續努力,爭取突破九點半大關!

他驚喜萬分,原本以為失敗了,竟然還有獎勵。雖然隻有十分鐘,他抱著那本漫畫書,看得無比珍惜和開心。

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久違的、純粹快樂的光芒。

**(五)**

接下來的日子,我徹底改變了策略。

我不再做一個喋喋不休的監工,而是努力成為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堅定的鼓勵者。

我開始仔細記錄他每天各項作業的實際耗時,幫他分析哪裡可以提速,哪裡是薄弱點需要額外練習。我聯絡了數學老師,得到了很多專業的指導和建議,每天會抽十五分鐘,專門幫他鞏固應用題解題思路。

我學會了閉嘴的藝術。當他寫作業時,我儘量不出現在他身邊,而是去做自己的事,給他創造一個安靜、無乾擾的環境。隻會在約定好的休息時間,給他送點水果,或者隻是進去看看他,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

我更學會了誇具體、誇努力。

今天字寫得特彆工整!

這個英語單詞發音很準哦!

哇,這篇作文這個比喻句用得太妙了!

媽媽注意到你剛纔連續寫了二十分鐘都冇抬頭,專注力進步太大了!

這些具體的、真誠的肯定,像一點點星光,逐漸點亮了他的自信心。他開始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好的,是可以高效的。

我也聽從了那位眼鏡媽媽的建議,開始在外人麵前炫耀他的進步。

週末家庭聚餐時,我當著爺爺奶奶、姑姑舅舅的麵,假裝不經意地說:最近小宇真是長大了,寫作業效率高多了,都能自己規劃時間了。或者說:老師還誇他最近數學進步明顯呢!

他聽到這些話,總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嘴角是抑製不住地上揚。我能看到他那小小的胸膛微微挺起。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遠比當眾批評我家孩子就是磨蹭要有效得多。

當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有狀態好的時候,也能在九點前就完成所有任務,然後歡天喜地地享受他的魔法半小時;也有狀態反彈的時候,會因為一道題卡殼而情緒崩潰,或者純粹就是犯懶,磨蹭到十點。

麵對反覆,我告訴自己:冷靜,這是正常的。21天養成一個習慣,這才幾天

我不再發火。在他崩潰時,我會走過去抱抱他,說:沒關係,累了就休息五分鐘,我們待會兒再戰。在他故意磨蹭時,我會平靜地指指時鐘,提醒他:我們的約定時間哦,魔法半小時在等你。

重要的是,我守住了承諾。無論多晚完成,絕不再額外增加任務。隻要他在約定時間前完成,那半小時的自由就一定兌現。這是他信任的基礎。

漸漸地,他感受到高效完成任務帶來的甜頭和成就感——那不僅僅是半小時的娛樂,更是一種我做到了的掌控感和愉悅感。這種內在的驅動力,開始慢慢取代我的外部催促。

六,

大約一個多月後的某一天。

我正在廚房收拾,下意識地看了看時間,剛過八點五十。心裡正盤算著小宇今天作業量不小,估計得到九點二十左右。

忽然,他的房門開了。

小宇拿著作業記錄本走出來,臉上帶著一種混合著疲憊和興奮的光彩。

媽媽,我寫完了。他把本子遞給我,你檢查簽字吧。

我愣住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接過本子,一項一項覈對:數學、語文、英語、科學……全都完成了,字跡也算工整。

八點五十……今天怎麼這麼快我驚訝地問。

嘿嘿,他有點小得意,我今天在學校就利用課間休息做了一部分抄寫。回來先做的數學,感覺今天狀態特彆好,很多題一眼就有思路了!然後就一路刷刷刷……他興奮地比劃著。

我仔細檢查了數學作業,正確率還挺高。那種喜悅,像溫暖的泉水,瞬間湧遍我的全身,比我自己拿了獎金還要開心一百倍。

太棒了!小宇!你真是太讓媽媽驚喜了!我放下本子,激動地抱住他,你不僅效率高,還學會了利用碎片時間!這簡直是巨大的進步!

他在我懷裡嘿嘿地笑。

那麼現在,我鬆開他,笑著指指客廳的書架,你的‘魔法半小時’,正式開始!今天是看漫畫,還是拚樂高

看漫畫!他歡呼一聲,衝向書架,拿出了他心愛的那一本,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裡,沉浸到他的快樂世界裡去了。

我坐在旁邊,看著他專注閱讀的側臉,檯燈的光暈柔和地灑在他身上,安靜而美好。冇有催促,冇有吼叫,冇有眼淚。隻有時鐘滴答走過的聲音,和他偶爾翻動書頁的沙沙聲。

這一刻,平淡,卻宛如魔法。

我忽然明白了,那真正的魔法,並非那半小時的自由時間本身。而是我用理解和鼓勵,替他驅散了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是用方法和陪伴,幫他搭建起應對困難的腳手架;是用信任和放手,喚醒了他內在的動能和成就感。

這半個小時的寧靜和快樂,是我們母子二人,共同努力掙來的。它不再是戰爭的休止符,而是勝利的小小獎盃。

**(七)**

三個月的時間,悄然流逝。

現在的夜晚,我們家通常是這樣的景象:小宇在自己的房間裡寫作業,房門關著,但我知道他不需要我時時刻刻盯著了。我可能在客廳看書,或者處理一些自己的工作。

大約八點半到九點之間,他會打開門,告訴我:媽媽,我寫完了。

然後自己去收拾書包,準備明天的學習用品。

我會進去檢查簽字,更多的是欣賞和肯定:嗯,今天字寫得越來越漂亮了。這道題解法很巧妙哦!

完成後,他會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看看書,或者和我聊聊天,甚至隻是發發呆。然後準時洗漱睡覺。

爭吵和眼淚,早已遠離了我們的夜晚。

甚至,他開始有了自己的規劃。週末的時候,他會自己拿出作業記錄本,盤算著:嗯,這篇作文比較花時間,我週六上午精力最好,先攻克它。週日下午可以輕鬆地做點抄寫和閱讀。

看著他有模有樣地規劃,我心裡感慨萬千。

那個曾經被我吼得腦子一片空白、恐懼作業的小男孩,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信心。

那天睡前,我給他掖好被角,他忽然摟住我的脖子,小聲說:媽媽,謝謝你。

謝我什麼我笑問。

謝謝你……不凶我了。他頓了頓,說,還有,謝謝你看我的漫畫。

我心頭一軟,親了親他的額頭:媽媽也要謝謝你,謝謝你這麼努力,變得這麼棒。

他甜甜地笑了,閉上眼睛,很快進入了夢鄉。

我關上檯燈,輕輕走出他的房間。

是的,孩子寫作業拖拉,很多時候,真的不是他們故意偷懶或與父母作對。那背後,可能藏著學習上的困難、注意力的侷限,以及對父母負麵情緒的恐懼和逃避。

吼叫和催促,是最無效、最傷人的方式。它隻會把問題變得更糟,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變得更加孤獨無助。

而理解、耐心、切實的幫助和真誠的鼓勵,纔是真正的魔法。這魔法並不複雜,它需要的是我們放下成人的焦慮和傲慢,蹲下來,真正看見孩子的困境,然後,牽著他們的手,一步一步,慢慢走出來。

這半個小時的魔法,改變的不僅僅是寫作業的速度,更是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態,一段親子關係,甚至是一個家庭的氛圍。

我很慶幸,在那次家長會後,我選擇了改變。雖然過程不易,但結果,遠超我的想象。

窗外的夜色寧靜而溫柔,我知道,明天又會是一個平和而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