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1

雨幕與協議

離婚證蓋章那一刻,民政局門口的風像被擰過——冷,但不尖利。

林知夏把紅本子收好,往下台階走。第三個台階,有人替她撐住了傘。

陳女士……男人頓了一下,及時改口,林女士,上車吧,彆淋。

黑車並不豪華,低調得像一支無標記鋼筆。後排放著一個灰色檔案袋,封口處貼了金線。

他把檔案遞給她:照顧協議(試行)。看完再決定要不要簽。

她挑眉:現在還有這種服務

不是服務。他認真糾正,是互助。

他自報其名:我姓江,江硯——硯台的硯。

檔案袋裡有四條:

1)靠近需申請(時間/範圍/動作/退出預案),未獲同意不得靠近;

2)你的十分鐘(每日任選10分鐘,任何人不得占用;若需占用,提前申請並經你同意);

3)不上場條款(公開場合由你發聲,他與團隊做後台與流程,不搶鏡、不添亂);

4)撤銷也是回執(任一方可隨時撤銷,不追問,不追責)。

最後一頁空白——留給她加條款。

江硯遞來一支筆:你也可以寫我的限製。

我還冇答應。她把筆放回去。

沒關係。他望著雨幕,你可以不答應,我照樣送你回家。

十分鐘後,她被穩穩噹噹地送到樓下。臨下車,他把一個黑色小計時器放在她掌心:這是你的十分鐘。按下去,就誰也不能打擾——包括我。

她看他一眼: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客氣

親密從來不該以占用為前提。他答。

那晚,她試著按下計時器。十分鐘裡,她冇接前夫的電話,冇回經紀人的訊息。十分鐘後,她把很爽兩個字寫進了日記。

2

線內十分鐘

第二天早上八點,她到錄音棚配一支公益配音。

前台放著一個黑色保溫壺,上麵隻有一張小紙條:

【若不合口味,可退回。】——J

薑味淡,熱意不嗆喉。她喝了兩口,嗓子舒服得像被溫水輕敷。

經紀人挑眉:你這是……找到新金主啦

互助。她淡淡糾正,不是金主。

上午十點,前夫助理髮來一段舊視頻配文:冰釋前嫌,複合在即

經紀人氣笑:這也能炒

林知夏把視頻轉法務:索要來源頁與時間點,無法提供就走平台流程。我們不評價,隻存檔。

十分鐘後,江硯發來一條申請:

【線內十分鐘(12:30—12:40),範圍:你所在樓層大廳;動作:送午餐與熱敷貼;退出預案:你隨時撤銷,不追問。——J】

她看了兩秒,點了通過。

十二點三十三分,大廳長椅。

他把保溫桶擺在她麵前,不問昨晚是否失眠前夫是否糾纏,隻是拆開盒蓋,把低油雞胸與糙米飯放好,旁邊放一枚小小的熱敷貼。

十分鐘。他把手機轉向她,已開始計時。

你就這樣看著我吃

如果你允許,我也能閉嘴看風。

……行,看風。

十分鐘結束,他把空盒收好,像執行完一個流程:晚上不打擾,有事發申請。

她忽然開口:你是不是不上場的人

他怔了下,笑意極淺:我在後台,喜歡把燈一盞盞點亮,台前屬於你。

3

健康優先

第三天,某營銷號丟出一張舊花束照片,配文:是他送的。

她照舊:索要來源頁與時間點;僅存檔,不評價。

江硯團隊跟進:對方僅有截幀,無來源頁,平台降權處理。

當天下午,他遞來一張長期申請(試行):

【健康優先:每週一次並排步行20分鐘(可拆成2×10分鐘),可撤銷;範圍:無攝區;退出預案:任一方撤銷即作廢,不追問。——J】

她在備註裡寫:遇雨改安靜並排十分鐘。

他點收到,姿態認真得像在接國家標準。

週末九點,外環步道。

兩人並排走,前五分鐘誰也不說話,隻讓心跳跟地麵的節奏對齊。

第六分鐘,她說:你看起來自帶‘邊框’。

他笑:你說‘退兩格’,我就退兩步並降速。

那如果我說‘靠近半格’呢

他停住半秒,穩穩把距離收近一點,卻不觸碰:半格預約,生效。

這一刻,她忽然覺得,邊界不是牆,是橋。

4

橋與廣告

隻是橋一豎起來,總有人想在橋上貼廣告。

路遇視頻拉手截幀舊圖拚接,前夫團隊密集投放,試圖把她拖回拉扯式關係的泥淖。

江硯全程不上場:公對公函件、隻讀鏡像、最短鏈路,乾淨利落。

傍晚,她按下你的十分鐘,在窗邊靜坐。

第300秒,江硯發來一行不打擾式訊息:

【我在安全線外,等到滴聲再離開。——J】

她想了想,回了兩個字:收到。

那晚她加了一條自定義條款:

退兩格權——在任何靠近場景中,我可即時說‘退兩格’,你需後退兩步並下降互動節奏;我可隨時撤銷,你不追問。

江硯簽了自己的名字,還補一句:如遲疑超3秒,視為違規,當天線外冷靜十分鐘。

你給自己寫懲罰條款她失笑。

邊界裡,才能放心地溫柔。他答。

5

夾縫直播

第四天,錄音棚門口出現直播夾縫型——有人把手機斜插花壇縫裡偷拍。

林知夏對講裡一句不碰設備,隻導人,兩名誌願者並排落位:

A停身護設備;

B停聲複述三句口徑:請退回黃線——此處不在拍攝區——隻讀入口在這邊;

熒光箭頭指路。

三十秒畫麵切黑。她當場寫回執:不構成誤觸,處置合格。

中午,江硯遞來新的長期申請:

【雙回執:凡涉及兩人的公開動作(照片/視頻/聲明/露麵/采訪提及),須雙方各自回執,缺一不可;任一方撤銷即作廢;未齊前統一沉默。私密留存不視為公開動作。——J】

她點通過,又補一條:若涉及第三人,須其獨立回執。

他把通過頁存成圖片,當著她的麵把分享按鈕關掉:給你看一眼設置:不釋出。

傍晚,他提了一個空白申請:

【長期申請·第四條(留白),名稱由你命名,內容由你定義。——J】

林知夏拿起筆,寫下四個字:退兩格權。

寫完,她忽然覺得心口那枚無形的螺絲,被擰得很穩。

6

十分鐘的歸屬

第五天的夜,風更涼了。

你的十分鐘剛開始三十秒,前夫打來電話。

她拒接,截圖丟進工作協調群:在十分鐘內,來電拒接;如屬業務,請走公對公申請,寫清時長與退出預案。

法務回執收到。

十分鐘歸零,她第一時間按開門鈴:快遞到了——目錄更新回執。她簽收,編號入檔。

那晚,她忽然明白:

所謂被寵上天,並不是被圍著轉,而是——有人守住你的十分鐘,連他自己也不越權。

7

異常預約

第六天,民眾旁聽預約看板達成率衝到97%。

平台推送係統異常:同一身份證號重複預約,且一條姓名與證號不一致,疑似冒名。

她隻回:凍結→覈驗→視情報警;對外僅存檔,不評價。

晚上十點,江硯在安全線外發來短訊息:

【不上場條款與雙回執已同步進團隊手冊。等你說開始。】

她回:收到。

8|T—1:把燈一盞盞點亮

說明會前一日,預約看板衝到

97%。後台跳出一條紅字:

【同一證件號重複預約,其中一條姓名與證號不一致,疑似冒名。】

法務回執:已凍結,啟動覈驗;如屬違法,將報警。對外僅存檔,不評價。

林知夏把這條貼進自己的小本:不和情緒吵架。

江硯那邊同步:不上場條款與雙回執,已寫進團隊手冊。燈光、電池、動線,我再走一遍。

夜裡十點,她按下你的十分鐘。窗邊風很輕,她把三張旁聽須知樣張重新壓角、編號。第

300

秒,手機亮了一下——不是訊息,是對麵大廈忽然合上了一層樓的燈。她忽然想到一句話:把可預期裝進每一盞燈。

9|T—0:不上場的人

說明會當天早晨,空氣像被清洗過。場地門口的人流順著黃線排開,誌願者一對一覈對憑證。

九點整,後台耳麥同時亮起。江硯聲音穩:動線一切正常。我不上場。

林知夏穿過側簾,站上舞台正中。她把開場白收得很短:今天隻講兩件:一是憑證與時間,二是‘你的十分鐘’。

螢幕亮出簡潔流程:官方站點→來源頁→時間點。

再下一頁,是她寫的那句:撤銷也是回執。

前排有人舉手:你不迴應‘複合緋聞’嗎

我隻迴應事實。她點開鏡像鏈接,請給來源頁和時間點。冇有的,我不評價。

提問聲漸穩。就在這時,側門有人試圖硬闖。

那人舉著手機大喊:我隻要說一句!

誌願者並排位落位:A停身半步內收護設備,B停聲三句口徑——請退回黃線——不在拍攝區——隻讀入口在這邊。

對方不退,猛地把手機抬高。

這動作撩到了人群的情緒,空氣一瞬間變得鋒利。

退兩格。林知夏對著現場情緒,像對著一匹馬。她把自己也後退半步,給所有人一個降速的信號。

江硯在後台盯著監屏,喉結輕輕動了一下——他冇有衝上去。不上場條款寫得明白,非安全/醫療事件,不上台。

天有不測。三號燈架突然發出一聲輕響,像金屬咳嗽。燈體微微晃了一下,正對著舞台前沿。

這是安全。

他在耳麥裡吐出一句:三號燈,支撐異常。

下一秒,他長腿越過側簾,在燈體傾斜的那一瞬,拽住安全繩,身體往後借力,硬把重量引向一邊。工作人員飛撲上前加固。全程不到三秒,卻像拉長了一分鐘。

台下安靜。

林知夏轉頭,恰好看見他——隻為安全破例。他冇有看她,隻低頭確認螺栓、手套、鎖釦,再把自己退回到不上場的位置,像一陣風退進了夜色。

她對著麥克風說:例外條款:安全與醫療優先。

感謝後台。

掌聲這才落下來。不是熱鬨,是一種心落回骨頭的聲音。

10|反轉:他為什麼懂不上場

中場休息,她在後台長桌邊喝水。江硯戴著一次性手套,把剛換下的電池整齊碼好。

你的手——她低聲,指他手背上一道淺紅。

冇事,被安全繩擦了一下。他把手套摘下,動作一如既往地慢,像怕驚動什麼,我遵守條款。除了安全,不上場。

她忽然問:你為什麼這麼懂‘不上場’

他沉默兩秒,從胸口口袋裡摸出一張折得很方的舊紙。

紙很薄,邊角發軟,是三年前的一張匿名投訴單的影印件。

上麵隻有四個字的落款:依法如實。

那次工地更換支撐件,有供應商摻假。你在網上做過一次‘隻讀鏡像’的匿名提醒,附了最短鏈路。他輕聲敘述,像在講彆人的故事,我剛接手那個項目,看了你的圖,把夜間施工停了。後來查實,那一夜少了一個事故。

他抬眼看她,目光不鋒利,卻非常堅定,我從那天起,學會不上場。該發言的人上場,該把燈點亮的人,在後台。

你記得那麼久她喉嚨發緊。

我記得‘依法如實’四個字。他笑得很淺,還有一件事:你的十分鐘,任何人都不該占。

她冇再說什麼。她把水杯放下,像放下一個遲到的答案。

謝謝你今天隻為安全破例。

例外寫在條款裡。他說。

11|尾場:雙回執

下半場,問題回到流程。最後一個提問落地,她把當天的回執整齊投在螢幕上:

來源頁×6(時間點已覈驗);

僅存檔×4(無法提供來源頁/二傳/短鏈);

安全事件×1(三號燈臨時加固,已複檢)。

她對著麥克風:今天到此。撤離走動線,不擁堵。

謝幕時,江硯冇有靠近舞台。他站在光圈之外,對準她的方向,把手心攤開——空的。

她朝他點頭。邊界清楚,溫度不減。

散場後,後台走廊空出一道風。江硯遞來一張長期申請,標題隻有五個字:

【把短期續長】

內容:互助關係升級為長期試行90天;

必守條款:你的十分鐘、退兩格權、不上場條款、雙回執;

共同新增:

健康優先(每週步行20min,可拆分);

半格預約(可撤銷)保留;

緊急例外僅限安全/醫療;

撤銷:任一方可隨時撤銷,不追問。

公開方式:雙回執。

申請人:江硯。

他把筆遞給她:你也寫我的限製。

她想了想,補了一行:禁止以‘關心’為名越權;如遲疑超過3秒,視為違規,當日線外冷靜十分鐘。

江硯笑了一下,簽了字。

那公開呢他問。

雙回執。她輕輕點螢幕,一起。

十分鐘後,兩個賬號幾乎同時彈出兩條極簡公開:

林知夏:

【狀態更新:確認長期互助關係(試行90天)。你的十分鐘/退兩格/不上場/雙回執

生效。其他不迴應。】

江硯:

【收到。上述條款生效;任何公開動作以雙回執為準。】

評論區一開始亂鬨哄,很快被隻讀鏡像提供的來源頁與時間點穩住。多數人隻看到兩句短話,卻意外地被那種剋製的確認打動。

有個路人寫:好久冇見過不靠撒糖、不靠拉扯的官宣了。像把溫柔裝進容器。

12|你的十分鐘,留給誰

那天夜裡十一點,她把計時器放在掌心,螢幕亮起來——

今天的十分鐘,留給誰她在心裡問。

留給現在。另一個聲音回答。

她冇打電話,也冇發訊息。十分鐘裡,她隻是把長期試行的小卡一張張裝訂、編號、放進抽屜最上層。

600

秒,滴的歸零聲響起。她輕輕關上抽屜,像給心口那盞燈也扣上一個不緊不鬆的蓋。

門鈴很輕地響了一下。

她打開門,江硯站在安全線外,手裡是一個黑色的小盒。

申請:遞交物品,十秒。他笑,不越線。

她點頭。盒子裡是一枚極小的銀色鑰匙,細細的柄上刻著四個字:依法如實。

材質是銀,不是承諾。他認真,隻是紀念我們今天的方式。

她忽然伸手,停在半空,輕聲:靠近半格。

他穩穩靠近半格,仍然不觸碰。

再靠近半格。

他這才把她攬進懷裡,動作很慢,像把一塊略冷的石頭捧在掌心,用體溫慢慢溫著。

十分鐘嗎他問。

三分鐘就夠。她貼著他的肩,剩下七分鐘,留給以後。

13|後記:容器與燈

長期試行的第一週,他們每週步行

20

分鐘;第二週,遇雨,改為安靜並排;第三週,有一回他差點伸手替她抹去鬢角的雨,她說退兩格,他就退,並降速。

他們偶爾拍私密留存,但不釋出;涉及第三人的,先征得獨立回執。

他們在工作日不交換早安/晚安,改為回執四要素:時間—範圍—動作—結果。

看起來一點也不浪漫,卻像一條透明的河,把彼此的焦慮都慢慢沖淡。

有人問:為什麼要把愛寫成製度

林知夏答:因為製度不是冷漠,是可預期。當可預期在場,親密纔不會被恐懼劫持。

又有人問:那如果有一天,彼此想取消呢

江硯說:**撤銷也是回執。**尊重讓我們開始,也讓我們在必要時不傷害地結束。

他頓了頓,當然,我在後台,還是會把燈一盞盞點亮,直到你說‘熄燈’。

再後來,不上場條款你的十分鐘雙回執在他們的圈子裡慢慢流行,被年輕的誌願者做成袖珍卡,放在場館門口的小盒裡。

有人拿走後又放回去,輕聲說了一句:靠近,有據。

14|彩蛋

很久很久以後,他們把試行寫成長期。那天的官宣仍舊極簡:

她發:長期已生效。其他不迴應。

他發:收到。

年輕人吐槽:一點都不甜。

林知夏在評論裡回了八個字:甜要裝進容器裡。

江硯在她的回覆下,點了一個讚。

15|家屬溝通日(先情緒後事實)

說明會後的第三個午後,林知夏把家屬旁聽三步小卡貼在客餐廚入口:不插問、不評論、隻問憑證。母親拎著保溫桶來敲門,鞋跟在門墊上頓了一下,像把多年習慣收了收。

我就看一眼,不打擾。她把湯放下,先把圍巾整理好,視線落在那張小卡上,逐字念:不插問、不評論、隻問憑證。

林知夏把你的十分鐘計時器倒扣在桌角,笑:媽,你要不要試一試十分鐘裡,我們隻做一件事:喝湯。

母親點點頭,像完成一道很難的題。湯碗裡漂著紅棗和桂圓,甜意不膩。第三口時,母親還是忍不住:網上那些……你真不氣

氣的時候,先把氣寫成動作。林知夏把隻讀鏡像的地址給她看,你看,這是來源頁,這是時間點;這兩條冇有,我們就不評價。

那他呢母親冇說名字。年長者的語氣裡總有一絲隱忍。

他不上場。

不上場就不心疼

心疼也不上場。她輕聲,因為我在台上。

門鈴又響,是快遞。母親看她冇有立刻起身,你的十分鐘

還剩四十秒。她笑,等滴的一聲,纔去開門。回到桌邊,她把快遞放到一旁:先事實,後評論。我們吃完湯,再看。

母親看著她,像第一次看見女兒的框。那不是一堵牆,而是一個簡潔的架子,把東西一件件擺回它的位置。她忽然也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場家族風波,所有人都在拉扯,隻有一個小姑娘把議題抄在紙上,寫了四個字:依法如實。

知夏,母親的聲音軟下來,你比我想的,更會照顧自己。她把空碗遞過去,又把隨身布包裡的東西拿出來——一隻舊銀戒,內圈刻了兩個小字:守分。

祖母留下的。母親把戒指推過去,我年輕時戴過一陣,總覺得它像束縛。現在想想,它也是個容器,讓人不至於撒出去。

林知夏冇急著接,先把收物憑證小卡翻出來,寫上日期、物品、交接人,再把戒指輕輕推回母親手心:先由你保管。等我確定需要,再發申請。

母親笑了:行。你把流程做完,我就放心了。那笑意像一盞小燈,在家門口亮起來。

16|媒體‘雙回執’的第一次落地

一週後,紀錄片團隊發來采訪申請。對方誠懇,附了四件套:媒體名、采訪題綱、使用範圍、公佈時間;但第三條裡有一句話——可在敘述中提及你與江先生的關係。

這部分請走‘雙回執’。林知夏回覆,涉及兩人的公開動作,須雙方分彆回執;任一方撤銷即作廢。

下午四點,會議室裡擺著兩杯常溫水。製片人爽快:可以遵守‘雙回執’,但我們希望有一個‘如果撤銷怎麼辦’的預案。

很簡單。江硯說,我們可以提供一段替代性敘述:把‘不上場條款’與‘你的十分鐘’做成一張流程圖,講‘容器’這件事,而不是講我們。

流程圖能打動觀眾嗎攝影指導疑惑。

能。林知夏笑,因為它不要求觀眾站隊,隻邀請他們在生活裡畫一條線。

製片人沉吟片刻,點頭:那我們改題綱,把個人情感的部分抽掉。播出前,我們會發片段供你們覈對‘來源頁與時間點’。

再補一條,江硯把紙上使用範圍的那行圈了一筆,平台限定、不做二傳、不得拚接;如出現斷章取義,我們保留撤回授權的權利。

會後,團隊很快發來修訂版。尾頁多了一段:**‘雙回執’未齊前,節目組統一沉默;如任一方撤銷,立即刪除相關片段。**

謝謝你們尊重流程。林知夏起身致謝。製片人聳肩:我們也需要被尊重——可預期是雙向的。

拍攝當日,鏡頭前隻有她與一張流程圖。她講來源頁時間點,講撤銷也是回執,講退兩格不是拒絕,是二次確認。鏡頭很安靜,像一隻在窗台上打盹的貓。臨結束,攝影指導偷偷對她豎了一下拇指:出奇地有張力。

因為它把熱度裝進了容器。她說。

17|雨後步行與半格靠近

第三週的週日,雨停得乾淨。外環步道的樹葉洗出嶄新的光澤。誌願者遠遠向他們揮手,迅速把鏡頭移向彆處——不打擾的禮貌,已經成了默契。

前五分鐘,他們照例不說話,隻把呼吸和步伐對齊。第六分鐘,江硯忽然放慢半拍:腳腕還會緊嗎

冇有。她搖頭,不過我想試一個動作。

他看她:你說。

**觸碰三秒**。我發申請:步行結束後,在無攝區,觸碰手心三秒;你可拒絕,我不追問。

通過。他幾乎立刻,我也申請:若你在三秒內說‘退兩格’,我立刻鬆開並後退兩步,降速,不追問。

二十分鐘結束,他們在一段曲折的木棧道停下。她把手心攤開,像當初他在光圈外那樣——空的。風從掌紋裡穿過,帶著雨後的涼意。

開始嗎他詢問,而不是宣佈。

開始。

他的手落下來的時候非常慢,像把一片薄玻璃放回原處。第一秒,她隻感到皮膚的溫度碰到一起;第二秒,她意識到自己並不緊張;第三秒,她輕輕呼了口氣,像把一小團不需要的霧從胸腔推出去。

可以了。她說。

他立刻鬆開,並後退半步,像對一項已經完成的實驗做最後的封口。她忽然笑了:你每一次鬆手,都像在簽一個極簡的字。

署名

**尊重**。

他們繼續往前走。木棧道儘頭是一小段石階,階麵被雨水磨得很亮。江硯試探著側身,給她讓出內側。她看著那條線,又把身體靠近了**半格**:今天可以。

他冇有得寸進尺,隻把步速和她齊到同一拍點。兩人的影子並排落在濕地上,細細長長,像兩根並行的弦。

18|第90天:回執圖譜與續期

長期試行的第90天,他們在窗邊的桌上鋪開一張白紙。白紙上是一棵極簡的回執圖譜:

你的十分鐘:執行74天,剩餘16天因出差/病感改為安靜並排;

退兩格:觸發11次,平均響應時間1.2秒;

不上場:執行率100%,安全例外2次(燈架/觀眾暈厥),均事後補回執;

雙回執:公開動作5次,私密留存12次,涉及第三人獨立回執5次;

健康優先:步行12次(含雨後安靜並排4次)。

看起來像一份年報。江硯笑。

我喜歡看這種賬。林知夏把撤銷也是回執四個字在頁角加粗,它不是考覈,是把我們從情緒裡撈起來的繩子。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做

把短期寫成長期。她平靜,但不改變任何條款。

他們同時打開手機,照例用**雙回執**釋出極簡的公開:

她發:**長期已生效。其他不迴應。**

他發:**收到。**

評論區安靜了一陣,忽然有個路人留言:我也開始給自己留‘十分鐘’了。原來,**可預期真的能治好很多慌張**。

夜裡,她把那張回執圖譜收進抽屜最上層,旁邊放著那枚刻著依法如實的小鑰匙。她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隻知道這幾個小小的容器,會在很多個岔路口替他們慢一拍。

睡前,她把計時器按下一次——今天的十分鐘,留給**無事發生**。螢幕歸零時,窗外的風也慢慢停了。

19|番外:給觀眾的十分鐘

月底,她隨節目組去外地做一場小型公益路演。機場裡人聲像潮水,安檢口燈牌閃爍。有人在不遠處舉起手機,對準她與工作人員的方向,鏡頭抖得厲害。她冇有上前,隻把肩線微微一轉,給同行的人讓出一條更穩的通道。江硯比她早到一步,在另一端等候。他冇有走近,隻把一張小卡放在隨身托盤上,托盤順著傳送帶到了她手邊——那是旅途版·你的十分鐘。卡背麵印著三行小字:‘安檢前後不接陌生采訪;需要靠近請發申請;十分鐘隻做一件事。’她笑了笑,把卡夾進護照夾。喇叭裡廣播起飛延誤二十分鐘,候機區響起一陣集體的歎息。她按下小計時器——旅行的十分鐘,用來給自己寫一封極短的信:‘若有人試圖用情緒搶走你的時間,請把它裝進容器,然後慢慢地、不動聲色地走過去。’第三分鐘,她抬頭,看見那位偷拍者換了角度,對準了同行的一位誌願者。她走過去,停在黃線外,溫和地複述三句口徑:‘請退回黃線——不在拍攝區——隻讀入口在這邊。’對方遲疑兩秒,嘟囔著把手機放下,轉身就走。誌願者鬆了口氣:謝謝你。不用謝。她指了指胸口的小計時器,我在十分鐘裡,隻能做一件事。落座後,她收到一個來自江硯的申請:【線內十分鐘:移動端覈對路演場館‘無攝區’標識;若你在十分鐘內需要我靠近,發‘半格預約’即可;退出預案:你說退兩格,我立刻執行。——J】她回:通過。窗外雲層在機翼下層層疊疊,像厚實的被子。路演當晚,她照例隻講來源頁與時間點。結束時,有女孩舉手:你說‘十分鐘隻做一件事’,那我應該留給誰她答:留給現在。給正在做事的自己。散場後,後台走廊短暫地空了兩分鐘。她給江硯發去一句:半格預約。他從安全線那裡抬眼,步速很慢地靠近半格,冇說多餘的話。今天狀態還行他問。行。她把空水瓶遞給他,我想做一件微小的事。你說。把瓶口對準回收桶——不偏不倚。她笑,成功率不高,我想借你手背的穩定。他冇有直接伸手,而是發出一個更細的申請:‘觸碰瓶底兩指,三秒,若你退兩格我立刻鬆手。’她點通過。瓶口落進圓圈的那一下,小小的咚聲在走廊裡迴響,像在給這一天蓋章。返程的航班很晚。她在機上補完一張表,把路演版·你的十分鐘掃描進文檔,發給團隊用作模板。落地後,她收到江硯的回執圖:時間—範圍—動作—結果,四要素齊全。她忽然意識到:**觀眾也需要十分鐘**。把螢幕放下,和自己的生活對齊一會兒,再去聽任何故事。

20|尾註:把燈帶回家

他們把說明會剩下的燈帶收回家裡,剪成三小段:門口一段,客廳一段,書桌一段。晚上九點,各自把今天的回執貼好,就隻開書桌那段燈。燈光不亮不暗,像把一天輕輕摺好。有時他們也會什麼都不說,隻聽窗外的風擦過樹葉,像有人在遠處翻書。下一頁是什麼,他們不知道;但翻頁之前,會先把手洗乾淨,把心也洗乾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