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大字 小字 背景 關燈

-

晨光熹微,薄霧如紗,縈繞在因果禪院的飛簷翹角間。院中那棵老菩提樹經過一夜甘露滋潤,葉片青翠欲滴。淨塵拿著掃帚,正一下一下地掃著石階上的落葉,發出有節奏的沙沙聲響。

慧明禪師從禪房走出,深吸一口清新空氣,麵帶微笑地望著徒弟:今日掃得格外認真,可是心中有事

淨塵停下動作,倚著掃帚歎了口氣:師父,昨日下山化緣,遇見趙家莊的李大娘。她兒子在城裡做買賣,賺了不少銀兩,接她去享福。可她整日愁眉不展,說想念從前在村裡與鄰人閒話、種菜養雞的日子。我不明白,人有了錢過上好日子,為何反而不快樂了

慧明禪師微微頷首,示意淨塵在石凳上坐下:這倒讓為師想起前幾日一位香客的困惑。他問:人生苦短,不過三萬餘天,如何方能快樂度過

淨塵眼睛一亮:正是此問!師父,您是如何回答的

我未直接回答,而是讓他先數數自己還剩下多少天。慧明禪師目光深遠,那香客年近四十,我讓他算算:若天壽八十,尚餘多少時日

淨塵扳指計算:四十年,約是一萬四千六百天。

正是。慧明禪師道,我問他,這一萬四千餘天,打算如何度過是繼續為銀錢奔波,與人攀比,愁眉不展,還是換種活法,讓每一天都有些許歡愉

淨塵若有所思:那香客如何回答

他怔了許久,忽然淚流滿麵。慧明禪師輕聲道,他說從未想過人生竟如此短暫,以為自己還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總把想做的事推到‘以後’。

這時,寺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個身著綢緞、腰佩玉飾的中年男子氣喘籲籲地爬上最後一級石階,站在禪院門口擦拭額頭汗水。淨塵認出這是城裡綢緞莊的劉掌櫃,上月曾來寺中求簽問卜。

禪師!禪師!劉掌櫃急切地走進來,您上次說的話,我思忖許久,夜不能寐。今日特來請教:如何纔算不負此生

慧明禪師請劉掌櫃坐下,讓淨塵沏來一壺清茶。

劉居士何以突然有此一問禪師溫和地問道。

劉掌櫃呷了口茶,長歎一聲:不瞞禪師,我鋪中夥計小王,您知道的,那個愛說愛笑的小夥子,前日突然倒地不起,大夫說是急症,才二十有三啊!他聲音哽咽,送去醫館的路上,他拉著我的手說:‘掌櫃的,我攢了十兩銀子,本想明年春天娶媳婦用,現在看來是用不上了。您拿去,給我娘買件棉襖吧...’

淨塵聞言,手中茶壺微微一顫。

劉掌櫃繼續道:昨夜我翻來覆去地想,小王平日裡最常說‘等以後’——等以後有錢了要帶娘去京城看看,等以後閒了要學畫畫,等以後...可他哪有那麼多‘以後’啊!說著,他已淚流滿麵,想想我自己,何嘗不是整天說著‘等以後’等以後生意做大了就休息,等以後錢攢夠了就帶妻兒出遊...可若我也像小王那樣冇有以後了呢

慧明禪師靜默片刻,從地上拾起一片菩提葉,遞給劉掌櫃:居士請看這片葉子。它春發夏茂,秋落冬腐,可曾因知自己終將凋零而拒絕生長可曾因生命短暫而不曾沐浴陽光雨露

劉掌櫃凝視著手中樹葉,若有所悟。

天地萬物,皆有定時。慧明禪師道,花開有時,花落有時。正因為不知花期幾何,才更應珍惜當下綻放的時刻。

淨塵忍不住插話:師父,您的意思是,人生短暫,所以要及時行樂嗎

慧明禪師搖搖頭:非是淺薄的及時行樂,而是明明白白地活。譬如飲茶,他舉起茶杯,你是急於牛飲解渴,還是細品其中滋味人生亦如是,不在乎喝了多少,而在乎是否品出了味道。

劉掌櫃急切地問:那如何纔算‘品出味道’呢

慧明禪師冇有直接回答,而是轉向淨塵:去取筆墨來。

淨塵取來文房四寶,慧明禪師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圈:這是我們的一生。然後在圓圈中畫了一條線:這是我們已經活過的歲月。線的位置偏左,顯示人生已過去一小半。

劉居士,你且說說,過去這些年,有哪些時刻讓你覺得真正活過不是機械度日,而是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慧明禪師問道。

劉掌櫃沉思良久,眼睛漸漸亮起來:記得少年時與父親河邊垂釣,夕陽西下,魚兒上鉤時的那份欣喜;新婚夜掀起蓋頭,看見妻子羞紅的臉龐;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響亮的哭聲...還有...還有去年帶全家去郊遊,小女兒采野花編成花環戴在我頭上,笑說‘爹爹是花國王’!說著,他自己也笑了,那笑容真切而溫暖。

這些時刻,可需要萬貫家財慧明禪師輕聲問。

劉掌櫃恍然:並不需要...甚至,如今錢賺得越多,這般開懷的時刻反而越少了。

慧明禪師頷首:這就是了。快樂不在於積累多少身外物,而在於積累多少這般‘活著’的時刻。他指著紙上圓圈中未畫線的部分:餘下的時光,你打算如何度過

劉掌櫃怔怔地看著那個圓圈,忽然起身向慧明禪師深深一揖:請禪師指點迷津!

慧明禪師扶他坐下,緩緩道:老衲有八字贈你:多見天地,多識趣人。

何謂多見天地淨塵好奇地問。

即是走出方寸之地,去看看大千世界。慧明禪師道,非必遠行千裡,而是懷著一顆好奇之心,哪怕是對門前一草一木,也能發現天地之大美。

他指著院牆角一叢野菊:你看那花,可隻是尋常野花若近前細觀,可見花瓣排列之精妙,色彩之和諧,花蕊間蜜蜂采蜜之忙碌,這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又指向地上忙碌的螞蟻:你看它們,雖渺小,卻有自己的社會與規則,搬運食物,互相觸碰傳遞資訊,何等有趣!

劉掌櫃若有所思:所以禪師是說,要常懷好奇之心

正是。慧明禪師微笑,世人總嚮往遠方的風景,卻忽略了身邊的奇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當你真正打開心靈的眼睛,會發現整個世界無處不美,無時不新。

那‘多識趣人’又作何解劉掌櫃追問。

即是多結交有趣之人,而非有權有錢之人。慧明禪師道,有趣之人,未必地位顯赫,家財萬貫,但他們熱愛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見識和愛好,與之處,如沐春風,能開闊眼界,滋養心靈。

他舉例道:寺後山村有位陳老先生,以竹編為生,生活清貧,卻熟知每種植物的特性,能模仿鳥鳴獸叫,會講許多山精野怪的故事。與他聊天,總能獲得許多樂趣和智慧。反觀一些富商巨賈,言必談生意銀錢,思想乏味,與之相處,如嚼蠟般無味。

劉掌櫃連連點頭:確是如此!我結識的那些商賈朋友,聚在一起無非比較誰家宅院大,誰家馬車豪華,誰又賺了多少銀兩。初時還有些得意,久而久之,隻覺得空虛疲憊。

慧明禪師道:所以說,交友之道,貴在質而非量。與有趣之人交往,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乏味之人相處,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淨塵在一旁聽得入神,忽然問道:師父,您常說人生無常,不是每個人都能活到老。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放下一切,及時行樂

慧明禪師搖頭:非是放縱享樂,而是認真生活。這兩者大有區彆。他指著院中一棵正在綻放的桂花樹:你看那桂花,不會因明知花期短暫而拒絕綻放,也不會因必將凋零而潦草了事。它依然按照自己的節奏,認真開花,認真散髮香氣,完成一棵桂樹的使命。

人的生命亦如是。禪師繼續道,因知生命有限,所以才更應珍惜每個當下,認真對待每件事,每個人,每個時刻。吃飯時認真吃飯,走路時認真走路,工作時認真工作,而不是身在心不在,總是想著下一步、明天、未來。

劉掌櫃若有所悟:所以不是叫人不負責任地及時行樂,而是要在每個當下都全心投入

善哉!慧明禪師欣慰道,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全身心地活在當下。許多人身體在此處,心卻在過去懊悔,或在未來擔憂,唯獨不在當下。如此,即便活了三萬天,也彷彿隻活了一天——重複了三萬次的麻木而已。

這時,寺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青衫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氣喘籲籲地跑進來,臉上帶著幾分焦躁。

禪師,禪師,求您指點!書生還未站穩便急切地說道,晚生寒窗苦讀十年,今年鄉試又名落孫山。看著同窗有的中舉,有的經商致富,有的甚至已經娶妻生子,我卻一事無成,實在...實在不知如何自處!

慧明禪師讓書生坐下,吩咐淨塵再添一杯茶。

居士何以如此焦慮禪師溫和地問道。

書生歎道:家母年事已高,日日盼我功成名就。眼見旁人個個風光,我卻連個功名都考不上,實在無顏麵對江東父老。

慧明禪師沉吟片刻,問道:你羨慕那些中舉的同窗

自然羨慕!書生脫口而出,他們如今受人尊敬,前途光明,說不定將來還能當官造福一方...

那你可曾羨慕過他們熬夜苦讀時的艱辛羨慕過他們麵對考場壓力時的惶恐羨慕過他們為保持功名而不得不處處小心的拘束慧明禪師一連串問道。

書生怔住了,半晌才道:這...這倒未曾想過。

慧明禪師緩緩道:世人多如此,隻看見他人表麵的風光,卻看不見背後的代價。就像月亮,人們隻欣賞它皎潔的光輝,卻忘了它背麵坑坑窪窪,滿是傷痕。

他繼續道:你羨慕醫者受人尊敬,可曾羨慕他們深夜被喚出診的辛苦羨慕他們麵對生死壓力時的重擔羨慕他們可能被病患家屬責難的委屈

你羨慕公眾人物光環耀眼,可曾羨慕他們**被世人討論的尷尬羨慕他們一言一行都被放大檢視的拘束羨慕他們難得享受平常人簡單快樂的不易

書生聽得入神,臉上的焦躁漸漸消退。

慧明禪師道: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完整的包裹,裡麵有甜也有苦,有光鮮也有不堪。若隻取他人生活中光鮮的一麵來羨慕,而忽略了自己生活中珍貴卻平常的擁有,這便是痛苦之源。

淨塵忍不住插話:師父,這就好比有人羨慕鳥兒能自由飛翔,卻忘了鳥兒要辛苦覓食,還要擔心天敵的威脅

正是此理。慧明禪師讚許地點頭,世上冇有完美的人生,隻有不同的選擇與代價。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願意為什麼付出代價,而不是盲目羨慕他人的生活。

書生若有所思:所以禪師是說,我不該羨慕中舉的同窗,而該安心於自己的現狀

非也。慧明禪師搖頭,不是叫你不求進取,而是叫你看清全貌。若你經過深思,仍願為功名付出必要的代價,那就勇往直前;若發現那代價超出你願意承受的範圍,那就考慮其他道路。最怕的是盲目羨慕他人的成果,卻不瞭解也不願接受背後的艱辛。

劉掌櫃在一旁感歎道:禪師此言真是至理!我經商這些年,見過太多人隻看見商人賺錢的光鮮,卻看不見我們擔驚受怕、奔波勞碌的艱辛。有人羨慕我宅院寬敞,卻不知我常常深夜還在算賬對賬,一年到頭難得休息幾天。

慧明禪師頷首:所以說,比較之心,人皆有之,但要比就比全麵,而非片麵。若真要比,不如比誰更能欣賞自己已有的福分,誰更能從平常生活中發現快樂。

書生長籲一口氣,神色明顯輕鬆了許多:聽禪師一席話,晚生豁然開朗。原來我一直隻看見他人光彩的一麵,卻忽略了背後的付出,也忽視了自己已有的福分——家母健在,身體尚可,有屋可居,有書可讀,還有機會繼續努力...

慧明禪師微笑:善哉!能知自己所有,感恩已有,便是快樂的開始。

淨塵想起什麼,問道:師父,上次您說那個香客算出自己隻剩一萬多天後淚流滿麵,後來他如何了

慧明禪師微笑:他回去後做了三件事:其一,每晨醒來,先感恩自己又多活了一天;其二,每天必定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哪怕是片刻靜坐品茶;其三,每週必抽時間與家人真誠相處,不帶公務雜念。

結果如何劉掌櫃急切地問。

三月後他再來禪院,彷彿換了一個人。慧明禪師道,他說原來總覺得需要賺更多錢才能快樂,現在卻發現,快樂就在每個當下:晨起時呼吸的清新空氣,早膳時粥米的香甜,工作中解決難題的成就感,晚間與妻兒散步時的溫馨...這些原本就在那裡,隻是他從前從未留心。

劉掌櫃聽得入神,喃喃道:每天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我喜歡什麼呢年輕時愛好畫畫,後來忙於生意,已經二十多年冇拿起畫筆了。

慧明禪師道:興趣與愛好,是心靈的滋養。人若無暇培養喜好,整日為生計奔波,心靈便會日漸枯竭。就像那田地,若隻索取不滋養,終會成為不毛之地。

正說著,寺門外傳來一陣歡快的山歌小調。一個揹著竹筐的老樵夫邁著矯健的步伐走上山來,見到慧明禪師,朗聲笑道:老禪師,今日砍柴時發現一窩山菇,特地給您送來些熬湯喝!說著從筐中取出幾朵肥美的蘑菇。

慧明禪師合十謝過:有勞李老施主。看你今日氣色甚好,可是有什麼喜事

老樵夫哈哈一笑:哪有什麼喜事!今早出門,見山間薄霧如紗,鳥鳴清脆,空氣甜潤,就覺得活著真好!砍柴時發現這窩山菇,更是意外之喜。他放下蘑菇,也不多留,哼著山歌又下山去了。

書生望著老樵夫遠去的背影,感歎道:這老漢看似清貧,卻比許多富賈快活得多。

慧明禪師點頭:因為他懂得在平凡中發現美好,在簡單中品味快樂。你看他,注意不到山霧的美妙,聽不見鳥鳴的悅耳,感受不到空氣的清新,那麼即便住在仙境中,也會覺得生活乏味。

淨塵若有所悟:所以快樂是一種能力,而非一種狀態

妙哉此言!慧明禪師讚許地看著徒弟,快樂確是一種能力,一種需要培養和修煉的能力。有些人無論處於何種境遇都能找到快樂,有些人無論擁有多少都感到不滿。差彆就在於是否具備這種‘發現美好’的能力。

午後陽光暖和,慧明禪師帶淨塵和劉掌櫃、書生到禪院後的菜園走走。園中蔬菜長勢喜人,青翠欲滴。

慧明禪師指著菜畦道:種菜如修行,需耐心等待,順應自然。不能因急於收穫而拔苗助長,也不能因擔憂收成而放棄耕耘。

他蹲下身,輕輕撫摸一片菜葉:你看這菜葉上的紋路,露珠的晶瑩,小蟲爬過的痕跡,都是一個個完整的世界。當你靜心觀察,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整個宇宙的奧秘。

劉掌櫃學著他的樣子蹲下細看,果然發現平日忽視的許多細節:葉脈的精妙結構,陽光透過葉片的光影變化,泥土中忙碌的小生物...這一切原本就在那裡,隻是他從未留心。

禪師,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劉掌櫃輕聲道,從前我總想著賺更多錢,買更大宅院,讓家人過更富裕的生活,以為那樣就會快樂。可現在發現,就在我追逐這些‘以後’的快樂時,錯過了許多眼前的快樂。

慧明禪師點頭:世人多如此:為求未來的幸福而犧牲當下的幸福。結果未來到來時,又為下一個未來繼續犧牲當下,如此循環,直至生命終結,從未真正活過。

書生問道:禪師,那如何平衡呢人總不能不為未來打算吧

慧明禪師微笑:就像種菜,需為未來播種耕耘,但不必為未來的收成過度憂慮。重要的是在耕耘的過程中,享受勞動帶來的踏實感,觀察生長帶來的驚喜,收穫每個階段的喜悅。

他打了個比方:譬如旅行,目的固然重要,但若隻急著趕路,無心欣賞沿途風景,那麼到達目的地時,除了一身疲憊,還能有什麼呢

劉掌櫃長歎一聲:我就是那個隻顧趕路的人啊!總是急著完成這個目標,趕向下一個目標,從未停下來看看身邊的風景。

夕陽開始西斜,慧明禪師引三人回到院中菩提樹下坐下。

淨塵為三人斟上茶,忽然問道:師父,您常說人生如夢幻泡影,那為什麼還要珍惜當下呢既然一切都是虛幻的。

慧明禪師讚許地點頭:此問甚妙!正因人生如夢,才更應珍惜夢中時光。你晚上做夢,若知是夢,是會草草了事,還是會認真體驗夢中的悲歡喜樂

淨塵想了想:若是美夢,自然希望長駐夢中。

正是。慧明禪師道,知夢而不厭夢,認真做夢卻不執著於夢,這就是中道。人生亦如是:知一切如夢幻泡影,故不執著;知夢境唯此一場,故珍惜。

劉掌櫃若有所思:所以既不要因為覺得一切都是虛幻而消極度日,也不要因為執著而忘記了本質

善哉!慧明禪師欣慰道,這就是智慧的生活態度:認真卻不當真,珍惜卻不執著。

天色漸晚,劉掌櫃起身告辭,神情與來時判若兩人,眼中的迷茫已被清明取代。

感謝禪師點撥,我明白了許多。他真誠地說,回去後,我要重新拾起畫筆,每週至少留出半天時間與家人共處,每天都要發現一些身邊的美好。

慧明禪師合十微笑:願居士心得安樂。

書生也站起身來,恭敬地向慧明禪師行禮:晚生也要告辭了。今日聽禪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明白了不必盲目羨慕他人,而要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願意為什麼付出代價。我會繼續努力,但不再與他人比較,隻求對得起自己的本心。

慧明禪師點頭讚許:善哉!能明白此理,便是大智慧。願居士找到自己的道路,安心前行。

書生離去後,淨塵一邊收拾茶具,一邊問:師父,您覺得劉居士和那書生真能改變嗎

慧明禪師望著遠山:種下一粒種子,能否發芽生長,尚需諸多因緣。但至少今日,我們為他們種下了一粒覺醒的種子。

夜幕降臨,繁星漸現。淨塵抬頭望天,忽然被浩瀚的星空震撼了。無數星辰閃爍,宛如撒在黑絨布上的鑽石。

師父,您看星空多美!淨塵驚歎道,平時怎麼冇注意到呢

慧明禪師微笑:因為你平日總是低頭趕路,無心抬頭看天。來,坐下吧。

師徒二人坐在石階上,仰觀星空。

淨塵,你看那星河浩瀚,可感到人之渺小慧明禪師輕聲問。

淨塵點頭:在這無垠宇宙前,人真如一粒微塵。

慧明禪師道:正因為感到自身渺小,所以日常那些煩惱焦慮,得失榮辱,在星空下顯得何等微不足道。這就是天地的療愈——當我們跳出小我,融入大化,便會發現平日斤斤計較的事物,其實並無那麼重要。

淨塵感歎:是啊,想想星空之浩瀚,時間之無窮,自己那點煩惱算什麼呢

慧明禪師點頭:所以不時仰望星空,俯視大地,能讓人保持清醒,不陷於瑣碎煩惱中。這就是‘多見天地’的又一重意義——在廣闊天地間,找到自己的正確位置,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自卑消沉。

一陣涼風吹過,淨塵深吸一口氣,覺得心胸開闊了許多。

師父,我今日終於明白什麼是‘快樂過一生’了。淨塵輕聲道,不是追求狂喜,而是每個當下都能有些許寧靜喜悅;不是逃避苦難,而是在苦難中仍能發現美好;不是擁有很多,而是對擁有的常懷感恩。

慧明禪師欣慰地拍拍徒弟的肩膀:你已領悟精髓。快樂不是一條終點線,而是一條路;不是某個未來狀態,而是每個當下的選擇。

他指著星空:你看那星辰,有的明亮,有的暗淡,有的組成星座,有的獨自閃爍,但都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發著自己的光。人生亦如是,不必與他人比較,隻需按照自己的節奏,發自己的光,走自己的路。

淨塵望著星空良久,忽然道:師父,我有個心願:想把禪院後那片荒地開墾出來,種上各種花草,讓來寺裡的香客都能看到四季花開的美景。

慧明禪師眼中閃過讚賞的光芒:這個心願很好。記住,不是為了追求完美結果,而是享受耕耘的過程;不是為了讓人稱讚,而是自己從中獲得快樂。如此,無論花開如何,你都已經收穫了快樂。

淨塵重重點頭:弟子明白!

是夜,淨塵在禪房打坐,心靜如水。他回想這一日的對話,想起劉掌櫃的轉變,想起書生的領悟,想起星空的浩瀚,想起老樵夫的山歌,想起那窩山菇帶來的驚喜...

原來快樂一直都在,隻是需要一顆能發現它的心。

窗外月光如水,灑滿禪院。淨塵想起師父的話:人生不過三萬多天,昨天已逝,明天未卜,唯有當下可把握。

他輕聲自語:今日,我很快樂。

這不是因為發生了什麼特彆的事,而是因為他學會了在平凡中發現非凡,在簡單中品味豐富。

清晨鐘聲響起,淨塵推開房門,深深呼吸著清新空氣,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新的。

慧明禪師已在院中打坐,聽到徒弟的腳步聲,睜眼微笑:今日可有計劃

淨塵拿起掃帚,眼中閃著光:先掃地,然後去開後山那片荒地,撒下花種。也許還能順便看看螞蟻搬家,聽聽鳥唱歌...

慧明禪師含笑點頭,不再多言。

掃地聲沙沙響起,與鳥鳴相和,宛如一首寧靜的禪曲。

世間快樂,原來就在這一念一行之中,從未遠離。

因果禪院的故事,還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