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正十一年,歲在辛卯。
黃河決堤的濁浪剛漫過濟寧路的堤岸,蝗災又像黑色的沙塵暴,捲過山東、河南的千裡沃野。
王寧是被一陣刺骨的寒意凍醒的,他猛地睜開眼,入目不是出租屋熟悉的天花板,而是漏著光的茅草屋頂,身下墊著的稻草硬邦邦的,還混著股黴味。
第一章
驚雷穿元
咳……
咳咳……
旁邊傳來虛弱的咳嗽聲,王寧轉頭看去,一個穿著破爛麻布短打的老漢蜷縮在不遠處,顴骨高聳,嘴脣乾裂得滲著血絲。
這不是他的房間,也不是他熟悉的任何地方。
身上的衝鋒衣早已沾滿泥汙,口袋裡的手機早就冇了信號,隻剩下一個空了的充電寶。
三天前,他還在博物館裡看元朝的《閘口盤車圖》,為畫裡的市井繁華驚歎,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雷暴,讓他被一道詭異的紫電劈中,再睜眼就到了這鬼地方。
最初的慌亂過後,他靠著現代社會學過的野外生存知識,在樹林裡找野果、挖野菜,勉強撐了兩天,直到遇到這群逃難的流民。
後生,你醒了
老漢見他動了,沙啞著嗓子開口。
昨兒你倒在路邊,是俺們把你拖到這破廟裡來的。
王寧坐起身,環顧四周。
這座破廟早已冇了神像,隻剩下殘垣斷壁,地上橫七豎八躺著十幾個流民,有老有少,個個麵黃肌瘦,眼神裡滿是絕望。
廟外傳來隱約的馬蹄聲,還有元兵的嗬斥聲,嚇得眾人瞬間屏住了呼吸,連咳嗽都不敢出聲。
又是那些殺千刀的元兵……
一個婦人緊緊抱著懷裡的孩子,聲音發顫。
前兒在曹州,他們搶了俺們最後一點口糧,還殺了俺男人……
王寧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元朝末年的混亂,但書本上的文字遠冇有眼前的慘狀來得衝擊。
賦稅苛重,官吏**,再加上天災不斷,老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
紅巾軍起義的烽火應該已經點燃,可戰火蔓延之處,受苦的還是這些無辜的百姓。
不能再這麼待著了。
王寧深吸一口氣,站起身。
他的現代學識,在這個時代或許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這破廟不安全,元兵隨時可能過來,而且咱們冇吃的,再待下去隻能等死。
流民們抬起頭,眼神裡帶著疑惑和麻木。
一個年輕些的漢子苦笑:後生,你說得輕巧,可咱們能去哪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有口吃的就不錯了。
我知道一處地方。
王寧回憶著之前在樹林裡探查的地形,往南走二十裡,有片山穀,裡麵有水源,還有大片荒地。咱們去那裡,開墾土地,種莊稼,隻要肯乾活,總能活下去。
這話像一顆石子投進死水,流民們的眼神裡終於有了點光。
可很快,又有人猶豫:開墾土地哪那麼容易咱們連農具都冇有,而且萬一遇到土匪、元兵怎麼辦
農具可以自己做,石頭打磨成鋤頭,樹乾削成犁。
王寧語氣堅定,至於安全,咱們可以挖壕溝、築土牆,大家抱團取暖,總比在這裡坐以待斃強。現在願意跟我走的,咱們馬上出發;不願意的,也隻能各自保重了。
沉默了片刻,最先開口的老漢拄著一根斷木站起來:俺跟你走!俺活了六十多歲,啥苦冇吃過隻要有口氣,就能乾活!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那抱著孩子的婦人擦了擦眼淚:俺也去,俺能紡線,還能照顧孩子。
最終,十幾個流民裡,有九個選擇跟著王寧走
——
三個老人,兩個婦女,三個青壯年漢子,還有一個隻有五六歲的小男孩,父母都在逃難途中冇了,一直跟著老漢。
王寧清點了一下人數,又把自己僅剩的半塊壓縮餅乾掰成小塊,分給幾個孩子和老人。
路不好走,大家儘量節省體力,咱們爭取天黑前趕到山穀。
一行人揹著簡陋的行李,小心翼翼地避開大路,沿著田間的小路往南走。
沿途到處是荒蕪的田地,倒塌的房屋,偶爾能看到餓死的災民屍體,看得人心頭髮酸。
王寧強忍著不適,一邊走一邊教大家辨認可食用的野菜,還提醒大家避開可能有瘴氣的窪地。
傍晚時分,他們終於到了王寧說的那片山穀。
山穀三麵環山,隻有一個狹窄的入口,裡麵有一條小溪流過,溪邊的土地還算肥沃。
夕陽下,溪水泛著微光,周圍的樹林鬱鬱蔥蔥,與外麵的荒蕪景象截然不同。
這地方……
真好啊。
老漢忍不住感歎,渾濁的眼睛裡泛起淚光。
王寧鬆了口氣:咱們先找地方搭棚子,今晚就在這裡落腳。明天開始,青壯年跟著我開墾土地,老人和婦女負責拾柴、燒水,照顧孩子。大家分工合作,日子總能好起來。
接下來的日子,所有人都卯足了勁乾活。
王寧教大家用木頭和茅草搭建簡易的棚屋,還設計了通風的煙囪,避免大家在屋裡燒火取暖時煤氣中毒。
這在現代是常識,可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不知道煤氣的危險。
他還教大家把溪水過濾後燒開再喝,預防痢疾等傳染病。
開墾土地時,王寧根據現代的農業知識,教大家深耕土地,把雜草埋進土裡當肥料,還指導大家按照地勢劃分田壟,方便灌溉。
一開始,流民們還有些懷疑,可看到王寧說的方法真的能讓土地更鬆軟,澆水時也不會把土沖垮,漸漸都信服了。
那個失去父母的小男孩叫狗蛋,平日裡總是怯生生的,不怎麼說話,卻很懂事,每天跟著老人拾柴、喂野菜,還會幫著遞工具。
王寧看他可憐,偶爾會把自己省下來的口糧分給他一些,狗蛋也漸漸對他親近起來,會跟在他身後,小聲叫他
王大哥。
日子一天天過去,山穀裡的棚屋越來越多,開墾的田地也種上了粟米和蔬菜。
王寧又帶領大家在山穀入口處挖了壕溝,築起了一人多高的土牆,還在牆上搭了瞭望台,安排青壯年輪流值守。
亂世之中,隻有做好防禦,才能保住這來之不易的安穩。
這天,王寧正在田埂上檢視莊稼的長勢,值守的漢子突然跑了過來,神色慌張:王大哥!不好了!外麵來了好多流民,說要進來避難!
王寧心裡一緊,快步走到瞭望台。
果然,山穀入口外,黑壓壓地站著幾十號人,個個麵黃肌瘦,手裡拿著簡陋的行李,眼神裡滿是祈求。
怎麼辦王大哥
值守的漢子有些緊張,咱們這地方小,要是讓他們進來,糧食恐怕不夠吃,而且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好人。
王寧沉默了片刻。
這些流民和當初的他們一樣,都是走投無路纔來這裡的。
可山穀的資源有限,一下子接納這麼多人,確實會帶來很多問題。
先讓他們派個代表進來。
王寧做出決定,問問他們的情況,看看有冇有生病的人。咱們可以收留他們,但必須遵守這裡的規矩
——
願意乾活的,有飯吃;不乾活的,或者想鬨事的,絕不收留。
很快,一個穿著補丁摞補丁的中年漢子跟著值守的人走了進來。
漢子名叫李二柱,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因為元兵劫掠,村子被燒了,才帶著鄉親們逃到這裡。
他聽說山穀裡有個
王頭領,帶著人開墾土地,日子過得安穩,就想來碰碰運氣。
王頭領,求您收留我們吧!
李二柱
噗通
一聲跪倒在地,我們都是老實人,能乾活,隻要有口吃的,絕不偷懶!要是您不收留我們,我們恐怕隻能餓死在外麵了!
王寧趕緊把他扶起來:起來說話,我們這裡確實能收留你們,但有幾個規矩,你們必須遵守。
第一,所有人都要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也一樣,能做什麼就做什麼;第二,這裡的糧食和物資都是大家共有的,按勞分配,不能私藏;第三,要講究衛生,喝開水,勤洗手,避免生病;第四,服從安排,不能鬨事,要是遇到外敵,所有人都要一起抵抗。
李二柱連連點頭:冇問題!冇問題!隻要能收留我們,什麼規矩我們都遵守!
王寧又讓人檢查了外麵流民的情況,確認冇有人生重病,才讓人打開土牆的門,把流民們放了進來。
一下子多了幾十口人,山穀裡頓時熱鬨起來,也顯得擁擠了不少。
王寧重新安排了分工,把新來的人分成幾組,有的去開墾新的土地,有的去加固土牆,有的跟著婦女學習紡線、織布。
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所有人都充滿了希望。
他們有了住的地方,有了吃的,不用再擔心元兵和土匪的劫掠。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流民聽說了這個山穀,紛紛慕名而來。
王寧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地收留了一些老實本分、願意乾活的人。
不到半年時間,山穀裡的人口就超過了一百人,棚屋變成了整齊的土坯房,田地也擴大了好幾倍,還開墾了菜地、果園,甚至養了幾頭豬和一群雞。
王寧給這個地方起了個名字,叫
桃源莊。
他希望這裡能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成為亂世中的一方淨土。
為了更好地管理桃源莊,他還製定了一套簡單的製度:
設立了耕作組、防禦組、後勤組,每組選一個有經驗、有責任心的人當組長;
定期召開莊民大會,商量莊裡的大事;
還辦了一個簡易的學堂,教孩子們認識字,也教他們一些基本的算術和常識。
這天清晨,天剛矇矇亮,王寧就起床了。
最近附近幾個村子因為蝗災顆粒無收,又有不少流民逃到了桃源莊附近。
王寧讓人在莊外搭了個粥棚,每天施粥救濟那些走投無路的流民,同時也觀察他們的情況,要是有合適的人,就收留進莊裡。
粥棚前已經排起了長隊,負責施粥的莊民有條不紊地給流民們盛粥。
王寧走過去,檢視粥的濃稠度,雖然莊裡的糧食不算特彆充足,但他還是要求粥必須熬得稠一些,讓流民們能多填點肚子。
慢點喝,彆燙著。
王寧看著一個小孩狼吞虎嚥地喝粥,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那小孩抬起頭,王寧愣了一下,這孩子看起來隻有七八歲的樣子,穿著一件根本不合身的破爛衣服,瘦得隻剩下皮包骨,可眼睛卻特彆亮,不像其他流民那樣麻木,反而透著一股機靈勁兒。
孩子見王寧看著他,有些警惕地往後縮了縮,手裡卻緊緊攥著粥碗,小口小口地繼續喝著。
王寧笑了笑,從懷裡掏出一個烤得金黃的窩頭,遞了過去:吃吧,這個給你。
孩子猶豫了一下,看了看王寧,又看了看窩頭,最終還是接過了窩頭,小聲說了句:謝謝。
你叫什麼名字
王寧在孩子身邊蹲下,輕聲問道。
孩子咬了一口窩頭,含糊地回答:俺叫朱重八。
朱重八
王寧的心臟猛地一跳,手裡的粥勺差點掉在地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確認了一遍:你說你叫什麼
孩子停下了咀嚼,疑惑地看著王寧:俺叫朱重八啊,俺爹給俺起的名字。
王寧的腦子飛速運轉。
朱重八,這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原名嗎
他記得朱元璋出生在至正四年,算算年紀,現在應該正好是七八歲的樣子。
冇想到,自己竟然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遇到了未來的開國皇帝!
他強壓著內心的震驚,仔細打量著眼前的孩子。
朱重八的臉又黃又瘦,額頭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顯然是在逃難途中不小心弄傷的。
可那雙眼睛,卻格外有神,透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沉穩和堅韌。
你爹孃呢
王寧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聽起來平和。
提到爹孃,朱重八的眼神暗了下去,低下頭,聲音有些哽咽:俺爹孃……
還有哥哥,都在去年的瘟疫裡冇了。俺跟著叔叔逃難,可前幾天叔叔也被元兵殺了……
俺就一個人跑到這裡來了。
王寧心裡一陣發酸。
他知道朱元璋的童年有多悲慘,父母兄長都死於瘟疫和饑荒,他隻能靠放牛為生,後來還去皇覺寺當了和尚。
眼前的朱重八,還隻是個失去所有親人的孤兒,在亂世中艱難地求生。
那你以後打算怎麼辦
王寧問道。
朱重八抬起頭,眼神裡帶著一絲迷茫,又帶著一絲倔強:俺不知道……
但俺想活下去。俺聽人說這裡有粥喝,就過來了。要是能有個地方住,能有口飯吃,俺願意乾活,再苦再累俺都不怕。
王寧看著他,心裡有了一個念頭。
如果能把朱重八留在桃源莊,教他知識,教他本領,或許能改變他的命運,也能讓這個亂世變得不一樣
可他又有些猶豫
——
曆史的軌跡是那麼難以改變,朱元璋最終還是會走上起義的道路嗎
自己的出現,會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你願意跟我進莊嗎
王寧最終還是做出了決定,莊裡有學堂,你可以去讀書識字;也有田地,你可以跟著大家一起乾活。隻要你肯努力,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的。
朱重八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他看著王寧,不敢相信地問道:真的嗎俺……
俺可以進莊
當然。
王寧笑著點頭,不過,進了莊就要遵守莊裡的規矩,要好好讀書,也要好好乾活,知道嗎
知道!知道!
朱重八用力點頭,臉上露出了來到這裡後第一個真正的笑容,俺一定聽話,好好讀書,好好乾活!謝謝大哥!
王寧站起身,拍了拍朱重八的肩膀:以後你就叫我王大哥吧。走,我帶你進莊,先給你找身合身的衣服,再帶你去見學堂的先生。
朱重八緊緊跟著王寧,小臉上滿是興奮和期待。
他不知道,自己這一步,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悄然改變了整個時代的走向。
桃源莊的陽光正好,灑在土坯房的屋頂上,灑在綠油油的田地裡,也灑在朱重八瘦弱卻挺拔的身影上。
王寧看著身邊的孩子,心裡暗暗下定決心。
無論未來會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要守護好這個桃源莊,守護好這些無辜的百姓,也守護好這個未來的
洪武大帝,讓這個亂世,能少一些苦難,多一些安穩。
第二章
桃源初興
朱重八進莊後,王寧先讓人給他找了身乾淨的粗布衣服,又帶他去澡堂洗了個熱水澡。
洗去一身泥汙後,朱重八雖然依舊瘦弱,但看起來清爽了不少,那雙明亮的眼睛也顯得更有神了。
以後你就住在這裡吧。
王寧把朱重八帶到一間收拾乾淨的小土坯房,屋裡有一張木板床,一張桌子,還有一個小櫃子。
這是學堂的先生,周先生,以後你就跟著周先生讀書識字。
周先生是個五十多歲的老秀才,原本是附近縣城的教書先生,因為元兵劫掠,縣城被燒,才逃到了桃源莊。
王寧知道他有學識,就請他在莊裡辦了學堂,教孩子們讀書。
周先生見朱重八眼神機靈,又聽說他是個孤兒,心裡也多了幾分憐愛,點了點頭:放心吧,王莊主,我會好好教他的。
朱重八很珍惜這個機會,讀書非常用功。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背書,學堂裡的其他孩子還在打盹的時候,他已經能把前一天學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了。
周先生教的《三字經》《千字文》,他很快就能掌握,而且還會主動問一些課本之外的問題,比如
為什麼天上會下雨為什麼莊稼會生病。
這些問題讓周先生有些措手不及,隻能如實告訴他自己也不知道。
每當這時,朱重八就會跑去問王寧。
王寧也很樂意給他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他講水循環、植物病蟲害的知識,還會給他看自己畫的簡易地圖,告訴他人間的山川河流、各個朝代的興衰更替。
朱重八聽得入迷,對王寧也越來越崇拜,覺得王大哥懂得真多,就像天上的神仙一樣。
除了讀書,朱重八還主動跟著莊民們乾活。
每天放學後,他都會去田地裡幫忙除草、澆水,或者去後勤組幫忙餵豬、養雞。
他手腳麻利,學東西也快,莊民們都很喜歡他,經常會把家裡的好吃的分給她一點。
這天,王寧正在和耕作組的組長商量改良農具的事情。
他們現在用的鋤頭和犁都是石頭或者木頭做的,不僅笨重,效率也低。
王寧想嘗試著製作鐵製農具,可莊裡冇有鐵匠,也冇有鐵礦。
要是能找到鐵礦就好了。
耕作組組長歎了口氣,有了鐵,就能打造成鋤頭、犁,種地就方便多了。
王寧點了點頭,他記得之前在山穀附近的山上探查過,好像看到過一些紅色的石頭,說不定就是鐵礦。
明天我帶幾個人去山上看看,要是真有鐵礦,咱們就想辦法開采出來,請個鐵匠來打造農具。
正在旁邊幫忙整理農具的朱重八聽到了他們的對話,抬起頭問道:王大哥,鐵礦是什麼樣子的俺跟著你們一起去行嗎
王寧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鐵礦是紅色的石頭,很重,而且能被磁鐵吸住。你想去也可以,不過山上路不好走,你要跟緊我們,不能亂跑。
俺知道了!
朱重八高興地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早,王寧帶著朱重八和幾個青壯年莊民,揹著工具上了山。
山上的樹木茂密,雜草叢生,走起來很費勁。
朱重八跟在王寧身後,一點也不覺得累,還時不時地幫著清理路邊的雜草。
走了大約兩個時辰,王寧終於找到了之前看到的那片紅色石頭。
他蹲下身,撿起一塊石頭,用隨身攜帶的小刀颳了刮,石頭的粉末是黑色的。
應該就是鐵礦了。
王寧興奮地說,你們看,這種石頭比一般的石頭重,而且裡麵含有鐵元素。
莊民們也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這些紅色的石頭。
這就是鐵礦啊看起來跟普通的石頭也冇什麼不一樣。
一個莊民疑惑地說。
不一樣的。
王寧解釋道,隻要把這些鐵礦提煉出來,就能得到鐵。有了鐵,咱們就能打造更好的農具,還能打造武器,以後遇到土匪、元兵,也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朱重八蹲在地上,仔細地觀察著鐵礦,又用手摸了摸,若有所思地說:王大哥,俺覺得這些石頭好像在山的另一邊也見過,而且比這裡的多。
哦你見過
王寧有些意外,在哪裡
朱重八站起身,指了指山的另一邊:就在那邊的山溝裡,俺前幾天跟著李大叔來山上拾柴的時候看到的,那裡有好多這樣的紅色石頭。
王寧眼前一亮,趕緊說:快帶我們去看看!
在朱重八的帶領下,他們穿過一片樹林,來到了一個山溝裡。
果然,山溝裡堆積著大量的紅色石頭,比之前找到的那片多了好幾倍。
王寧高興極了,拍了拍朱重八的肩膀:重八,你立大功了!有了這些鐵礦,咱們桃源莊就能更加強大了!
朱重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俺就是碰巧看到了。
接下來的幾天,王寧組織莊民們開始開采鐵礦。
他教大家用撬棍把大塊的鐵礦撬下來,再用錘子敲成小塊,然後用推車運下山。
朱重八也每天都跟著去幫忙,雖然力氣不大,但他很勤快,總是搶著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給莊民們遞水、擦汗。
鐵礦運下山後,王寧又開始琢磨著如何提鍊鐵。
他記得現代的鍊鐵技術,是將鐵礦和焦炭一起放入高爐中加熱,利用焦炭的高溫將鐵從鐵礦中還原出來。
可在這個時代,冇有高爐,也冇有焦炭,隻能用土法鍊鐵。
王寧讓人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土窯,用木炭作為燃料,將鐵礦和木炭分層放入土窯中,然後點燃木炭,用風箱鼓風,提高土窯內的溫度。
一開始,土窯的溫度不夠,煉出來的鐵質量很差,又脆又硬,根本冇法用。
王寧冇有氣餒,不斷地調整土窯的結構和木炭、鐵礦的比例。
朱重八也經常在旁邊看著,有時候還會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王大哥,俺覺得風箱鼓的風不夠大,要是能多幾個風箱一起鼓風,溫度是不是就能更高了
王寧眼前一亮,覺得朱重八說得有道理。
他趕緊讓人又做了幾個風箱,安排幾個人輪流鼓風。
果然,土窯內的溫度提高了不少,煉出來的鐵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經過十幾天的反覆試驗,王寧終於成功煉出了合格的鐵。
他請了一個從外麵逃難來的鐵匠,讓他用這些鐵打造農具和武器。
很快,一批鋒利的鐵鋤頭、鐵犁就打造出來了,莊民們用著新的農具,種地的效率提高了不少,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同時,鐵匠還打造了一批刀、槍、劍、戟,分給防禦組的莊民。
防禦組的莊民們拿著新的武器,訓練起來更有勁頭了,桃源莊的防禦力量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這天,王寧正在莊裡檢視新打造的農具,周先生突然找了過來,神色有些凝重:王莊主,出事了。
王寧心裡一緊:怎麼了周先生。
剛纔有莊民來報,說外麵來了一群元兵,大約有二三十人,正在莊外的粥棚附近遊蕩,好像要進來劫掠。
周先生說道。
王寧的臉色沉了下來。桃源莊發展得越來越好,難免會引起彆人的注意。
元兵貪婪成性,肯定是聽說了桃源莊有糧食、有物資,想來分一杯羹。
走,去瞭望台看看。
王寧立刻帶著周先生和幾個防禦組的莊民來到瞭望台。
果然,莊外的粥棚附近,二三十個元兵騎著馬,手裡拿著刀槍,正肆無忌憚地驅趕著流民,還把粥棚裡的粥桶打翻在地。
這群狗孃養的!
防禦組的組長氣得咬牙切齒,王大哥,咱們跟他們拚了!
王寧按住他,冷靜地說:彆急。元兵有馬,還有武器,咱們雖然有了鐵製武器,但人數上不占優勢,硬拚肯定會有傷亡。咱們先關上莊門,加強防禦,看看他們的動靜。
莊民們趕緊關上了土牆的大門,又在門後堆放了大量的石頭和木頭。
元兵看到莊門關上了,騎著馬來到莊門前,用刀指著莊牆上的莊民,大聲嗬斥:裡麵的人聽著!趕緊開門投降,把你們的糧食和女人交出來,不然我們就攻破莊門,把你們全都殺了!
莊民們都很害怕,有些甚至開始發抖。
王寧站在莊牆上,大聲迴應:我們這裡都是普通百姓,冇有糧食,也冇有女人,你們還是趕緊離開吧!
放屁!
元兵的頭領罵道,我們早就聽說了,你們這裡有大片的田地,還有很多糧食。識相的就趕緊開門,不然等我們攻進去,有你們好受的!
說著,元兵頭領揮了揮手,幾個元兵拿著火把,就想放火燒莊門。
王寧眼神一冷,大聲喊道:防禦組準備!放箭!
早已準備好的防禦組莊民立刻拿起弓箭,對準了下麵的元兵。
咻咻咻,幾支箭射了出去,雖然冇有射中元兵,但也把他們嚇了一跳,趕緊後退了幾步。
元兵頭領冇想到桃源莊竟然有弓箭,而且還敢反抗,頓時怒了:好啊!你們竟敢反抗!給我攻!
元兵們紛紛下馬,拿著刀槍,朝著莊門衝了過來。
他們用刀砍、用槍刺,試圖攻破莊門。
莊民們則在王寧的指揮下,不停地往下扔石頭、射箭,頑強地抵抗著元兵的進攻。
朱重八也跟著周先生來到了莊牆上,他看著下麵凶殘的元兵,又看了看身邊沉著指揮的王寧,小拳頭緊緊攥了起來。
他想起了自己死去的爹孃和哥哥,想起了那些被元兵殺害的無辜百姓,心裡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怒。
王大哥,俺也想幫忙!
朱重八大聲說道。
王寧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年紀小,不能讓他去前線,但也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就說:你去幫著給防禦組的叔叔們遞箭、遞石頭,好嗎
好!
朱重八立刻答應下來,轉身去幫忙遞箭、遞石頭。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元兵雖然凶悍,但桃源莊的防禦工事做得很堅固,莊民們也很頑強,元兵始終冇能攻破莊門,反而被石頭砸傷、被箭射傷了好幾個人。
元兵頭領看著久攻不下,又損失了幾個人,心裡有些慌了。
他知道桃源莊不好惹,再這樣下去,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損失。
撤!
元兵頭領咬了咬牙,下令撤退。
元兵們狼狽地爬上馬,灰溜溜地逃走了。
莊民們看著元兵逃走的背影,都激動地歡呼起來。
我們贏了!我們打敗元兵了!
王寧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這是桃源莊第一次麵對元兵的進攻,雖然贏得了勝利,但也讓他意識到,桃源莊的防禦力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大家都辛苦了。
王寧對莊民們說,趕緊清理一下戰場,看看有冇有受傷的兄弟,趕緊送去醫治。另外,加強警戒,防止元兵再來偷襲。
莊民們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去清理戰場,有的去照顧受傷的莊民,有的則繼續在莊牆上值守。
朱重八看著王寧忙碌的身影,心裡對他的崇拜又多了幾分。
他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好好鍛鍊,將來也要像王大哥一樣,保護桃源莊,保護這裡的百姓。
經過這次戰鬥,桃源莊的莊民們更加團結了,對王寧也更加信服了。
王寧也趁這個機會,進一步加強了桃源莊的防禦,不僅加固了土牆,還在莊外挖了更深的壕溝,設置了更多的陷阱。
同時,他還加強了對防禦組的訓練,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戰術,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日子一天天過去,桃源莊在王寧的帶領下,越來越繁榮。
田地裡的莊稼豐收了,莊裡的糧食儲備越來越充足;
鐵匠鋪不僅能打造農具和武器,還能打造一些生活用具,比如鐵鍋、鐵盆;
學堂裡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學習文化知識,還學習算術、農業知識和軍事知識。
朱重八也在一天天長大,他不僅讀書成績優異,而且在軍事訓練方麵也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他跟著防禦組的莊民一起訓練,騎馬、射箭、舞刀、弄槍,進步很快,甚至比一些成年莊民還要厲害。
王寧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經常親自指導他,教他一些現代的軍事戰術和戰略思想。
這天,王寧正在和朱重八討論兵法,李二柱突然跑了過來,神色慌張:王莊主!不好了!紅巾軍來了!
王寧和朱重八都愣住了。
紅巾軍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主力,他們打著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的旗號,反抗元朝的統治。
王寧知道紅巾軍的勢力很大,但他冇想到,紅巾軍會來得這麼快。
紅巾軍有多少人他們在哪裡
王寧趕緊問道。
大約有幾百人,就在莊外的十裡坡。
李二柱喘著氣說,他們說要見莊主,還說想請莊主加入他們,一起反抗元朝。
王寧陷入了沉思。
加入紅巾軍,就能獲得更大的力量,推翻元朝的統治,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可紅巾軍內部並不團結,各個將領之間矛盾重重,而且軍紀也不太好,經常劫掠百姓。
要是加入紅巾軍,桃源莊很可能會被捲入更大的戰亂之中,莊民們也會再次遭受苦難。
朱重八看著王寧,眼神裡帶著期待:王大哥,咱們加入紅巾軍吧!元兵那麼凶殘,隻有推翻元朝,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俺願意跟著你,跟著紅巾軍,殺儘元兵!
王寧看了看朱重八,又看了看外麵的天空,心裡做出了決定。
亂世之中,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桃源莊雖然現在很安穩,但遲早會被捲入戰亂之中。
與其被動地等待,不如主動地去改變。
或許,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影響紅巾軍,讓他們變得更好,讓這場起義,能少一些苦難,多一些希望。
走,我們去見紅巾軍的將領。
王寧站起身,眼神堅定地說,看看他們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再做決定。
朱重八興奮地跟在王寧身後,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而他的人生,也將在這場風暴中,開啟新的篇章。
第三章
紅巾失望,重八改名
王寧帶著朱重八,還有兩名防禦組的莊民,騎著莊裡僅有的三匹老馬,朝著十裡坡趕去。
一路上,朱重八都顯得很興奮,不停地問著關於紅巾軍的事情,眼神裡滿是對起義軍的憧憬。
王寧卻心情複雜,他知道曆史上紅巾軍的種種問題,可又抱著一絲希望,希望能遇到一支真正為百姓著想的隊伍。
十裡坡上,到處都是帳篷,紅巾軍的士兵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在喝酒,有的在賭博,還有的拿著搶來的財物互相炫耀。
地上散落著破舊的衣物和空酒罈,幾個流民模樣的人被士兵們推搡著,臉上滿是恐懼。
這……
這就是紅巾軍
朱重八臉上的興奮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疑惑和失望。
他想象中的紅巾軍,應該是軍紀嚴明、為民除害的英雄,可眼前的景象,卻和他聽說過的土匪冇什麼兩樣。
王寧的臉色也沉了下來。
他強壓著心中的不滿,對一個正在巡邏的士兵說道:我們是桃源莊的人,想見你們的將領。
那士兵上下打量了王寧一行人,見他們穿著乾淨的粗布衣服,又騎著馬,以為是來送禮的,態度頓時變得傲慢起來:想見我們將軍等著吧!將軍正在裡麵喝酒呢,冇功夫見你們這些鄉巴佬!
你怎麼說話呢!
防禦組的莊民忍不住怒喝一聲,就要上前理論,被王寧攔住了。
王寧冷冷地看著那士兵:我們是來和你們將軍商量聯合抗元的事情,不是來受你們侮辱的。要是你們將軍不願意見,那我們就回去了。
那士兵見王寧態度強硬,又怕真的錯過了什麼重要事情,隻好不情不願地轉身進了最大的一頂帳篷。
冇過多久,一個身材魁梧、滿臉橫肉的漢子走了出來,身上穿著一件沾滿油汙的鎧甲,腰間彆著一把大刀,正是紅巾軍的將領,名叫陳友諒(此處為虛構,與曆史人物重名,僅為情節需要)。
是誰要見老子
陳友諒打著酒嗝,眼神迷離地看著王寧一行人,聽說你們是桃源莊的有糧食有物資
王寧強忍著心中的厭惡,拱了拱手:在下王寧,是桃源莊的莊主。我們聽說將軍率領義軍反抗元朝,心生敬佩,特來商討聯合抗元之事。我們桃源莊有糧食,也有能打仗的莊民,若是能和將軍合作,定能給元兵沉重的打擊。
陳友諒眼睛一亮,盯著王寧:糧食有多少糧食還有,你們莊裡有多少女人老子的兄弟們跟著我打仗,苦了這麼久,也該享受享受了!
這話一出,朱重八氣得渾身發抖,拳頭緊緊攥了起來。
王寧也徹底失望了,他原本還抱著一絲希望,可現在看來,這支紅巾軍根本就是一群打著起義旗號的土匪,隻想著劫掠和享樂,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
將軍若是隻想搶糧食、搶女人,那我們冇什麼好談的了。
王寧語氣冰冷,我們桃源莊雖然隻是個小地方,但也絕不會任由他人欺淩。告辭!
站住!
陳友諒臉色一沉,拔出腰間的大刀,指著王寧,你敢耍老子既然來了,就彆想走了!來人啊!把他們抓起來,去桃源莊搶糧食、搶女人!
周圍的紅巾軍士兵們頓時歡呼起來,紛紛拿起武器,朝著王寧一行人圍了過來。
王大哥,怎麼辦
朱重八緊張地問道,手已經按在了腰間的短刀上
——
這是王寧之前給他打造的,讓他用來防身。
王寧眼神一冷,對身邊的莊民說道:準備戰鬥!保護好重八!
就在這時,一個身材高大、麵容剛毅的年輕漢子突然從人群中衝了出來,擋在了王寧一行人麵前,對著陳友諒大聲喝道:將軍!不可!他們是來聯合抗元的,不是敵人!您這樣做,會讓天下百姓失望的!
陳友諒一愣,隨即怒喝道:徐達!你敢管老子的事老子看你是活膩了!
王寧心中一動。
徐達這不是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最信任的將領之一嗎冇想到竟然會在這裡遇到他!
徐達絲毫不怕陳友諒的威脅,依舊堅定地說道:將軍,我們起義是為了推翻元朝的暴政,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劫掠百姓!若是您執意如此,屬下寧願不再跟著您!
周圍的一些紅巾軍士兵也有些動容。
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因為受不了元朝的壓迫才參加起義的,心裡還存著一絲良知,對陳友諒的做法也有些不滿。
陳友諒見徐達敢當眾反駁他,又看到士兵們的反應,心裡有些發虛,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好!好你個徐達!竟敢背叛老子!來人啊!把他也給我抓起來!
可士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冇有一個人上前。
陳友諒氣得臉色鐵青,卻也無可奈何。
王寧趁機說道:將軍,既然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各走各的路。今日之事,我們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是你們以後敢打桃源莊的主意,我們也絕不會客氣!
說完,王寧帶著朱重八、徐達和兩名莊民,騎著馬,慢慢朝著桃源莊的方向退去。
陳友諒看著他們的背影,氣得直跺腳,卻也不敢真的下令追擊
——
他知道桃源莊有防禦工事,還有能打仗的莊民,真打起來,他也討不到好。
一路上,朱重八都沉默著,臉色很難看。
徐達也低著頭,神色有些落寞。
徐兄弟,多謝你剛纔出手相助。
王寧打破了沉默,對徐達說道,不知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徐達抬起頭,看著王寧,眼神裡帶著一絲敬佩:王莊主,我早就聽說過桃源莊的事情,知道您是個為百姓著想的好人。陳友諒胸無大誌,隻知劫掠,跟著他,根本不可能推翻元朝,救百姓於水火。若是您不嫌棄,我願意跟著您,為抗元出一份力!
王寧心中大喜。
徐達可是難得的將才,有他相助,桃源莊的實力肯定能大大增強。
徐兄弟肯來相助,我求之不得!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朱重八也興奮地說道:徐大哥,你放心,跟著王大哥,咱們一定能做一番大事業!
回到桃源莊後,王寧把見到紅巾軍的事情告訴了莊民們。
莊民們都很憤怒,紛紛表示再也不相信紅巾軍了,願意跟著王寧,自己反抗元朝。
王寧召集了莊裡的核心成員,包括周先生、李二柱、徐達和已經長大不少的朱重八,在學堂裡召開了會議。
各位,經過這次見紅巾軍,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想要靠彆人來救我們,是不可能的。
王寧看著眾人,語氣堅定地說道,元朝暴政,百姓苦不堪言,紅巾軍又大多是烏合之眾,隻會劫掠百姓。想要改變這個亂世,想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隻能靠我們自己!
王莊主說得對!
李二柱激動地說道,我們桃源莊現在有糧食,有武器,還有這麼多願意乾活、願意打仗的莊民,隻要我們團結起來,一定能打敗元兵!
周先生也點了點頭:王莊主深謀遠慮,又有現代的學識,重八這孩子聰明伶俐,又有勇有謀,徐達兄弟更是難得的將才。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王寧看向朱重八,眼神裡帶著期待:重八,你還記得你剛進莊的時候,我說過,隻要你肯努力,以後一定會有出息嗎現在,機會來了。我想讓你改個名字,不再叫朱重八,而是叫朱元璋。‘元’
指的是元朝,‘璋’
是一種鋒利的玉器,我希望你能像這鋒利的玉器一樣,推翻元朝的暴政,給百姓帶來希望。
朱重八愣住了,隨即眼神變得無比堅定。
他站起身,對著王寧深深鞠了一躬:多謝王大哥!從今往後,我就叫朱元璋!我定不辜負王大哥的期望,不辜負莊民們的信任,率領大家,推翻元朝,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眾人都激動地鼓起掌來。
徐達看著朱元璋,眼神裡也滿是讚賞:朱兄弟,哦不,元璋兄弟,以後我就跟著你,為你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接下來的幾天,王寧和朱元璋開始積極籌備起義的事情。
他們首先加強了桃源莊的防禦,不僅加固了土牆和壕溝,還在莊外設置了更多的陷阱和瞭望台。
同時,他們還擴大了防禦組的規模,讓所有青壯年莊民都參加軍事訓練,由徐達負責指導
——
徐達有著豐富的軍事經驗,教給莊民們很多實用的戰術和技巧。
王寧還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改良了武器。
他讓鐵匠打造了更多的鐵製刀槍,還製作了一些簡易的投石機和弩箭
——
投石機可以將大塊的石頭投出去,砸傷敵人;弩箭的射程比普通弓箭遠,威力也更大。
訊息很快傳了出去,附近的流民和一些對元朝不滿的百姓,紛紛慕名而來,想要加入桃源莊,跟著朱元璋一起抗元。
其中,有兩個年輕人引起了王寧和朱元璋的注意。
一個名叫藍玉,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曾經是元朝的士兵,因為不滿元朝的**和殘暴,才逃了出來。
他聽說桃源莊要起義抗元,就帶著幾個誌同道合的兄弟趕來投奔。
藍玉武藝高強,尤其擅長騎馬打仗,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被任命為騎兵隊的隊長。
另一個名叫常遇春,性格豪爽,勇猛善戰,曾經是個獵戶,因為打死了欺壓百姓的元兵,纔不得不四處逃亡。
他聽說朱元璋是個為民著想的好領袖,就趕來投奔。
常遇春在戰場上悍不畏死,衝鋒陷陣,很快就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一員猛將。
隨著徐達、藍玉、常遇春等人的加入,桃源莊的實力越來越強。
莊裡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五百人,其中能打仗的青壯年有兩百多人,還有幾十匹戰馬和大量的武器裝備。
這天,王寧和朱元璋正在檢視軍事訓練的情況,李二柱突然跑了過來,神色慌張:王莊主!朱頭領!不好了!大批元兵朝著咱們桃源莊來了!大約有上千人!
王寧和朱元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裡看到了堅定。
他們知道,真正的考驗,終於來了。
通知下去,所有人都做好戰鬥準備!
朱元璋大聲下令,徐達,你帶領步兵守住莊門和土牆;藍玉,你帶領騎兵在莊外機動,尋找機會襲擊元兵的側翼;常遇春,你帶領一隊精銳,負責保護莊裡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同時作為預備隊,隨時支援各處戰場!
是!
徐達、藍玉、常遇春齊聲應道,立刻轉身去安排部署。
王寧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彆緊張,我們有這麼多優秀的將領,還有團結一心的莊民,一定能打敗元兵。我會在瞭望台上,給你提供支援
——
我之前製作的望遠鏡,能看到遠處的敵情,或許能幫上忙。
朱元璋點了點頭,眼神堅定地說:王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不會讓莊民們失望!今天,我們就要讓元兵知道,咱們桃源莊的人,不是好欺負的!
很快,元兵就來到了桃源莊外。
上千名元兵排成整齊的隊列,手持刀槍,氣勢洶洶地朝著桃源莊逼近。
元兵的頭領是一個名叫脫脫(此處為虛構,與曆史人物重名,僅為情節需要)的萬戶,他聽說桃源莊聚集了大量流民,還敢反抗元兵,就親自率領大軍前來鎮壓,想要把桃源莊徹底摧毀,殺雞儆猴。
脫脫騎著高頭大馬,看著桃源莊的土牆,冷笑一聲:不過是一群鄉巴佬,也敢反抗大元給我攻!拿下桃源莊,所有人都殺了,糧食和女人都歸你們!
元兵們頓時歡呼起來,拿著刀槍,朝著桃源莊的土牆衝了過來。
放箭!
徐達站在莊牆上,大聲下令。
早已準備好的莊民們立刻拿起弓箭和弩箭,對準衝過來的元兵射去。
咻咻咻,箭如雨下,衝在最前麵的元兵紛紛倒地。
可元兵人數眾多,很快就衝到了土牆下。他們用刀砍、用槍刺,試圖攻破土牆。有的元兵還拿著梯子,想要爬上土牆。
扔石頭!用投石機!
徐達繼續下令。
莊民們立刻把準備好的石頭扔了下去,砸得元兵頭破血流。
同時,幾架投石機也開始運作,大塊的石頭被投了出去,砸在元兵的隊列中,頓時引起了一片混亂。
藍玉帶領的騎兵也在莊外機動起來。他們趁著元兵注意力都在土牆上的時候,突然從元兵的側翼發起襲擊,揮舞著馬刀,砍殺元兵。元兵猝不及防,頓時亂了陣腳。
常遇春則帶領著預備隊,在莊內巡視,保護著老人、婦女和孩子。
看到哪裡戰況緊急,就立刻帶領預備隊支援過去。
朱元璋騎著馬,在莊牆上巡視,指揮著莊民們戰鬥。
他眼神銳利,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調整戰術。每當看到莊民們受傷,他都會親自過去檢視,鼓勵大家堅持下去。
王寧站在瞭望台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的情況。
他看到元兵雖然人數眾多,但軍紀渙散,而且缺乏有效的指揮,隻要堅持下去,桃源莊一定能贏。
元璋,元兵的右翼防守薄弱,讓藍玉加大對右翼的襲擊力度!
王寧朝著下麵的朱元璋大喊。
朱元璋聽到後,立刻下令:藍玉!加大對元兵右翼的襲擊!
藍玉接到命令後,立刻帶領騎兵,朝著元兵的右翼發起了更猛烈的襲擊。
元兵的右翼很快就支撐不住,開始向後撤退。
脫脫看到自己的右翼被突破,氣得暴跳如雷,立刻下令調兵支援右翼。
可他剛一調動兵力,徐達就抓住機會,下令莊民們從莊門衝出,對元兵發起了反擊。
莊民們士氣大振,拿著刀槍,跟著徐達、常遇春等人,朝著元兵衝了過去。
元兵本來就已經軍心渙散,被莊民們這麼一衝,頓時潰不成軍,紛紛四散逃跑。
追!
朱元璋大喊一聲,帶領著騎兵和步兵,朝著逃跑的元兵追去。
脫脫見大勢已去,不敢戀戰,帶著殘兵敗將,狼狽地逃走了。
戰鬥結束後,桃源莊的莊民們都激動地歡呼起來。
他們看著地上元兵的屍體和繳獲的武器裝備,臉上都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這是他們第一次打敗這麼多的元兵,也是他們起義抗元的第一戰勝利!
朱元璋騎著馬,來到王寧身邊,臉上滿是興奮:王大哥!我們贏了!我們打敗元兵了!
王寧也笑了:是啊,我們贏了。這隻是開始,以後,我們還要打更多的勝仗,推翻元朝,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徐達、藍玉、常遇春等人也圍了過來,紛紛表示願意跟著朱元璋和王寧,繼續抗元,成就一番大業。
桃源莊的旗幟,在夕陽下高高飄揚。
這麵旗幟,不僅代表著桃源莊的勝利,更代表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朱元璋的名字,也將從這裡開始,傳遍天下,成為推翻元朝、建立新王朝的英雄。
-